“去華夏,我中文不好。”
“這沒事的,威廉姆先生,只要你的技術到位。你們西方人不是有一個瓦拉赫效應,我們只要你的專業能力好,不需要你的英文好。”
扈青對威廉姆的痛點說道。
何為瓦拉赫效應。
工程師威廉斯是知道的,瓦拉赫效應與一個叫做奧拓,瓦拉赫的人,在西方很有名,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文學之路,可一學期下來,老師給的他的評語為,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無奈,其父親又讓其改學油畫,但這次得到的評語更令其父親難以接受,你兒子在繪畫藝術方面不可能有前途,在這方面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多數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覺得他做事情一絲不茍,那是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德,建議他試學化學,誰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并最終成了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
這就是瓦拉赫效應,成功經營自己的長處就行。
“所以,您中文不好,這沒關系,我們有專業的翻譯人才。”
扈青雖然看起來冷冰冰,但是確實是人事高手,因為她深知人性,求職者的需求,只要崗位配人,而不是人去配崗位,總不能將修汽車的去做化學實驗吧。
人做適合的事情,這才是正確地使用人才。
最終威廉姆被說服跟扈青去華夏。
在哪里他將在比美國更受尊敬,因為,對方美女經理告訴了他,華夏稀缺他們這樣的人才,而是他們公司愿意給出和美國一樣的高薪,視情況而定,甚至給出更高的薪酬。
威廉姆心動了,因為他只道華夏的消費很低,他的錢將能更多的存下來,因為他想在紐約買套房,但是美國的物價太高了,消費太高了,雖然高薪,但是也攢不下來多少錢的。
美國高端人才市場。
一個華人坐到了扈青的面前。
各方面談得比較好。
這個華人是土生土長的美帝華人。
因為其父親很長就闖蕩美國,所以,他雖然會中文,但是是吃西方的米,喝西方的水長大的。
了解到其業務能力。
接著是最核心的問題了。
“先生,如果和美國一樣的薪資,你能接受回華夏嗎?”
“在美國我也能拿到這樣的薪資,我為什么還要回華夏。”
“那你是愿意留在美帝了?”
“當然,我出生長大都是在這個地方,那個華夏,我爺爺出生長大的地方,我很陌生,對其我很陌生,聽說那里很窮,都是窮人。為什么我要從發達的地方到不發達的地方去?!”
“高壤先生,你這是帶著歧視的目光,世界經濟未來的趨勢在華夏,那里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改革開放,招商引資,那里充滿著向美帝一樣很自由的氣息,暫時的不發達,代表著更大的成長,在美帝,成長的空間已經很小了,不是嗎,再擠破頭皮也是到頂了,那是我們祖先的地方,回去看看,或許你的看法很不一樣。”
“如果去了實在不愿意,到時候,你可以當去旅游,旅游,路費我們公司可以包。”
扈青反正知道,老板這次給出了她最大的權限,她這次美帝招聘完全是不用心疼錢的。
那她還不使勁拋出橄欖枝啊。
扈青在美帝很會抓人,別看她是一副高冷美女的模樣,但是她深諳人性,人無完人。
人性的弱點有惡習,膽小,自卑,犯錯,憂慮,嫉妒等等,但是根據木桶原理,這些短處往往都是限制能力的關鍵,像木桶一樣,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并不是用最長的木板來衡量的,而是靠最短的木板來衡量,但是一個公司卻只需要這些人最長的那個板,然后讓公司成為最長的木桶,這就是扈青的能力,抓住他們的弱點,稱贊他們的優點,很多美國佬,西方留學的華人那是一抓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