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頭疼自己的造船公司太大,這也算是絕不無僅有的奇葩了,試問這世間那個做老板的不希望自己的公司大,世界知名,揮臂一振,那就是數十萬員工群起響應。
但是這個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太大了,擔心一般企業吃不下,估計需要國家之力才能吃得下,不過前世卻是也是被某個國家收入。
不過自己這輩子改變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軌跡,自己率先拿下了,那個國家還做不做接盤俠,這是一個問號的問題。
因為在私有化的接受是白菜價,但是現在接受確實天文數字般的價格。
“Boss,你這是怎么了,大了不好嗎?”
“呵呵,大了好,好,好。”
面對秘書巴雅爾瑪的話,李均有點尬地說道。
“我帶來估算的人還是有點少了,發動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所有的會計人員一同盤點吧。”
李均最后說道。
他不想被這龐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頭疼了。
讓他們去操心去。
并讓伊娃監督,她做事情,比不耐煩于具體事務的李均更靠譜。
李均在公司發展戰略上無人能及,走得遠遠超過眾人,但是在實際操作上,他是行動的小矮子。
人貴有自知之明,不如把不擅長的事情交給擅長做這些事情的人來做。
巴雅爾瑪去下達自己的命令了。
曼圖洛夫廠長也配合伊娃對整個尼古拉耶夫船廠進行估算。
估計估算也是只是個粗略和大概。
因為這個曾經屬于國家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實在是太大了,各種零部件,各種機器設備,以及各種其他無法統計的資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是一個較為糊涂賬。
以前屬于國家的時候,這些都是屬于國家的,不以錢來計算,現在成私人的,以錢計算,算不清楚。
現在李均算不清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豈止是算不清它,李均都算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錢,公司值多少錢,因為各種錢太多了,公司也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這次套現,也是因為他之前的資金都在進行商業運作,所以他到底有多少錢,他也是不知道的。
在六十年代有一個牛人叫做蓋蒂,他在1953年在科威特邊境打井成功,不到3年就積蓄了10億美元,后來更是成為那個年代美國的首富。
他說了一句話,李均拿來聊以**,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就不算有錢人。
第二天,李均從滿是金屬鋼鐵的味道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離開了。
當了他的脫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