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是華夏部分國民殘軍逃往緬北和金三角地區活動,他們在當地擁有各種武裝。
另一部分是當年華夏大量的知青,華夏運動時候,一些知青逃亡過去,還有一些是參加緬甸紅黨,但由于緬紅黨被擊打垮臺,他們也流落了。
……
所以,緬甸哪怕是進入21世紀,金三角和緬北地區,存在著各種勢力的武裝力量,軍隊人數從數十人到數萬人不等;另外還有從各軍中分裂出來的小武裝。
在那里建立一支雇傭軍,一個經過戰場洗禮的安保力量,他們才會讓李均感覺到安心。
他們才有力量幫助自己在印尼排華中拯救更多的華人同胞,才有讓李均闖蕩動蕩的非洲諸地的勇氣。
自己培育一批,臨時又雇傭一批,兩手準備。
因為李均不會完全信任外人。
此次,緬甸成立自己的安保力量,李均讓此次隨行的石磊,朱平負責,這兩位是侯軍那一批人,那批人基本都能獨當一面了,他們能不能做好自己交代的事情,這也是對他們獨擋一面最后的考研。
在緬甸群山之中打造屬于一支自己的力量,這想想都讓李均覺得很刺激。
至于兵員問題,李均則是親自帶著二人前往尼泊爾招募廓爾喀雇傭兵。
英國有位元帥說過,如果一個人說不怕死,他要么是在撒謊,要么就是廓爾喀雇傭兵。
這位元帥這句話是對廓爾喀雇傭兵不怕死的精神的最好詮釋。不怕死,為廓爾喀雇傭兵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這個口碑并不是幾年、十幾年鑄造的,而是一百多年來,他們用鮮血凝固起來的歷史口碑。“廓爾喀”三個字,就是傭兵界的業界良心和保障。
廓爾喀是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西北部的一個縣,在尼泊爾歷史上,這里是一個小王國。后來通過不斷的戰爭,開疆擴土,終于完成了尼泊爾全境的統一。
昔日3萬多英印軍隊與1萬名沒有任何現代武器裝備的廓爾喀土著軍人,展開了長達兩年的戰爭。手持彎刀、木棒、弓箭的廓爾喀士兵在英印軍隊的洋槍洋炮面前絲毫不畏懼,這讓英國人很是頭疼。他們原本以為尼泊爾會像印度一樣,不堪一擊。
避免了像印度一樣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這份功勞當然要算在廓爾喀軍人的身上。
廓爾喀軍人的驍勇善戰,得到了英國人的尊重。
參加過戰爭的英國士兵在日記中寫道:“我此生從未見過如此鎮定勇敢的對手,他們從不逃跑,從不畏懼死亡,即便他們戰友的尸體在身邊已堆積如山……”
后來英國人專門在在尼泊爾公開招募廓爾喀人為雇傭兵。
在廓爾喀的布爾鎮建立了第一個廓爾喀雇傭兵招募中心,只招募當地的廓爾克青壯年。這個傳統直到后世依然保留著,廓爾喀雇傭兵主要是廓爾喀縣的廓爾喀人。
在一戰中,廓爾喀雇傭兵被派往法國、埃及、波蘭、捷克等戰場作戰,他們用英勇頑強的表現,名震歐洲戰場,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其中有幾名廓爾喀士兵還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勛章”,這是英國最高的榮譽勛章,源于克里米亞戰爭中對英勇表現者的授勛。早期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都是用被繳獲的俄國火炮的青銅鑄造而成。
二戰打得十分殘酷,涉及到的戰爭范圍比一戰更大。廓爾喀雇傭兵被英國派往多個戰場當炮灰,在歐洲、北非、新加坡、緬甸、馬來西亞都能看到廓爾喀雇傭兵的身影,他們悍不畏死,讓世人為之側目。
從此,廓爾喀人開始了百年來的賺外匯之路,當雇傭兵的收入至少是當地收入水平的10倍,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