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保險公司的名字取好了,還讓港島那邊的下屬給他挖了許多港島保險公司的骨干。
準備在華夏保險市場大干一番。
燕京帝都。
李均的秘書方多多看見自己對于保險公司的操作。
她忍不住地想要質疑,因為她沒有經歷后后世保險公司的在金融市場上的呼風喚雨。
保險資金后世在股市,在金融投資領域可是最大的超級金庫。
甚至政府都借助保險市場的資金來穩定華夏證券市場。
為維護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銀保監會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限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
后世的寶萬之爭,讓人們見識到了保險資金的威力,寶能系調動強大的人壽保險資金,萬科找來安邦保險,保險資金在金融股海里叱咤風云,讓人們看到了股市幕后最大的莊家保險資金的一些神秘面紗。
這老板許多生意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她跟了這么久,很多公司都是砸錢的,所以,方多多準備好意勸諫一下,老板應該好好發展已經在做的公司,而不是不斷地這里一下,那里一下。
“老板,你要做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是要賠錢的,萬一別人發生了變故,那是要賠保費的幾十倍……老板,你每次有想法,你應該召集下屬一塊商議,你這獨行專斷,不利于公司發展……”
對于方多多質疑自己,以及抱怨自己不跟他們這些下屬商議,李均也不知道怎么說,因為他是過來人,認識的東西跟身邊的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想法他不認為能立馬讓眾人接受,他們只要執行就行了,做開明的老板跟他們說,遭受他們的反駁,李均覺得那是浪費時間。
因為每個人都是自以為是的人,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那一方,從你身邊的至親你就可以發現,自己以為是那樣的,并且他的想法和大多數觀點感覺還一致的時候,卻不知道他們同時在自以為是,自作聰明,那種群體之間的效益還會相互疊加,所以他們的很多思維方式,做事方法都是置身于他們那個群體之中,盲從自以為是的群體觀點,失去自己理性的思考能力。
其實大部分的真理最終表明大部分人其實是錯的,真理往往是掌控在少數人手里。
就像發大財的人,一般都是悶聲發大財,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不盲從于大眾觀點,那些大聲嚷嚷的永遠不是真有錢的人一樣,所以有了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著真理,成為先富起來的人。
這年代華夏保險公司業務還沒有做起來,所以看不懂這個行業,都覺得這行業是一個虧本的買賣,所以哪怕這年代很容易得到牌照也不愿意去做。
如果有人去關注這個行業那也是只是看表象,比如從港島的保險公司財報上可以看到大部分保險公司資產都是負責,而且是高達90%的負債,如同方多多秘書懷疑的一樣,保險公司收到保險費用,承擔著潛在需要賠付給投保人的保額,收益,所以保費大部分都是要提取準備金賠償給客戶,因此作為“負債”處理的,這種負債和銀行一樣,儲戶存在銀行的錢是屬于儲戶的,也是作為銀行的“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