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帝,在西方世界,錢有了,財富有了,李均覺得以后是不是得要點身份,比如什么封爵位啊,步入“上流社會”。
由于前世的教育影響,李均對著美帝,以及西方女人暫時都保持著距離,李均覺得自己太壓制自己了,也許應該如同羅根佩雷爾那樣讓自己融于美帝,那么在美帝要有自己的一個“家”。
家雖然是和人聯系在一起,有親密的人就是有家的地方,但是對于李均這樣的過來人來說,家,還意味著房子,有安定的居所,才是自己安憩的地方。
所以,李均準備在美帝買房了,雖然美帝不流行買房,不流行炒房,但是美帝的房價在后世也是很高的。
這年代美帝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其房價還是國民承擔得起的,這年代美帝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三萬美元,這也是華夏誕生出國潮的原因,在美帝刷盤子都要比國內掙得多。
就是后世二十年,華夏也沒美帝的這年代的水平,所以美帝在這年代被稱為發達國家,而華夏在后世崛起之后,還是發展中國家,因為人均收入的原因,后世華夏崛起,按照美帝這年代的標準,那就是二十一萬人均收入,后世華夏年收入二十多萬一年的,那也只是大城市的少數人的收入,中等城市有那個收入都是人尖了,華夏離那個美帝九十年代人均三萬多美元的標準還差得老遠,所以只能稱之為發展中國家,哪怕華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總GDP僅次于美帝,但是人均一下,就是發展中國家了。
美帝人均年收入三萬美元,但是這年代美帝的房子卻才十萬美元左右,雖然美帝貧富差距懸殊,10%的人占有90%的財富,但是超級富裕和貧困的人口都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是過著普通的生活,雖然美帝普通家庭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總體生活素質較高,大部分人都擁有自己的住房。
這與美帝政府的政策有關,其為了解決國民的住房問題,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如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價的房屋,采取資金扶持減稅等政策鼓勵舊屋改造,通過抵押證券化保證購房按揭資金。
一個小家庭只要有一人有穩定的工作,都可以買的起房子,房子平均一套為12萬美元,雖然這比華夏這年代十萬多元的房價貴得多,但是美帝人均工資高啊,華夏這年代工資才四百一個月,而美帝是三四千美元,只要每個月還860多美元房貸就能買得起房。
華夏要是一個月還800人民幣,那要還10到20年,但是工資只有四百啊,全部還房貸都不夠……
捂臉。
美國大多數都買的起房,所以,就沒有必要炒房了,縱使如此,美帝后世因為全球移民,特別是富人,還有大城市效應,年輕人都喜歡在大城市尋找機會,美帝大城市的房價還是飆了。
非常具有投資價值。
比如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