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成立太平洋建設公司,李均資金入股,老嚴干股,李均占股80%,但是經營管理權完全下放給老嚴。
“老嚴,大干一場!”
“大干一場!”
“謝謝老板給我的機會!”
太平洋建設公司注冊四千萬,老嚴開始在國內外考察公路先進設備進行采購,有了機器設備,有了公司,這就可以向工商局要工程資質,可以接市政工程了。
這時候還只能說可以,不一定能接受,因為國企工程公司一大把,怎么從眾多國企工程隊那里獲得政府的項目,這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后世老嚴怎么做到的,他首創了國內BT模式。
BT模式可以復雜的說,也可以簡單的說。
復雜的說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進行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種變換模式,指一個項目的運作通過項目公司總承包,融資,建設驗收合格后移交給業主,業主向投資方支付項目總投資加上合理回報的過程。
因為隨著華夏經濟建設的告訴發展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基礎設施投資的銀根壓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籌建建設資金就成為制約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
通俗的說就是先墊資,華夏接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多年都是大動土木,而大動土木就是要花數不盡的錢,一個城市基礎建設前期是需要海量資金的,地方政府是不可能一下子能拿出那么多的資金的,哪怕后世賣出天價的地皮也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基礎建設。
在這個過程之中,由企業墊資就成為一種趨勢,而國內最早用此模式的就是面前的老嚴,什么都是先做的有肉吃。
老嚴通過BT模式獲得各個地方政府的青睞。
這也是太平洋基建成為基建龍頭民企的緣故。
BT模式讓國企都不得不改變游戲的規則,進行先墊資,因為國企工程公司憑借國企的天然優勢,基本是一拿一個準。
那么民企就拿不到了。
但是政府有巨大壓力啊,一下子根本拿不出全城基建的資金出來。
而在BT模式下,不需要立即擁有政府的資金,只需要政府的信用。
BT建設承包人的債務人基本上都是政府,而政府又通常有著極高的穩定性和較強的支付能力(財政收入)和影響力,極其有信用,所以當BT建設承包人拿著與政府簽署的一系列BT項目合同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金融機構的第一反應就是“大魚來了“!!!
接著基于對最終資金來源方政府的信任,在缺少有效抵押、擔保的情況下,銀行都能放心放出巨額借款,也就是說,BT建設承包人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是“政府付款“這樣的一個“信用擔保“。
一個金融機構若是有著良好的、持續的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這樣做理論上來說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
因為政府只是延后給予工程公司款項,或者分期付款而以。
老嚴不是純粹的土包子,昔日是教師,有著很高的知識水平,其對李均講解的BT模式慢慢理解,理解后眼睛更是放光。
這就極大提高了民企和國企拿工程項目的能力。
和老嚴合伙了太平洋工程建設公司之后,李均開始在金陵拿地。
在金陵的時候,他不斷與老嚴分享后世關于BT模式的成功經驗。
畢竟這一世BT模式還不是老嚴在做工程的不斷總結經驗,邊干邊根據情況琢磨出來的,而是李均提供的,需要不斷消化。
“嚴總,有你做工程的質量,加上我提供的先進拿工程模式,我們太平洋建設公司的前景絕對可期!”
所以,李均向老嚴提供了BT模式,這是太平洋建設叱咤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