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李均都能佩服的老板,企業家,伊娃也很好奇。
“他們是誰,他們有什么樣的故事?”
“他們是老一輩的華人企業家,有陳嘉庚先生,有李光前先生,他們在對華夏抗日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先生被推選為主席,他自己帶頭捐款,在一年的時間里,向華夏匯款3.6億之多,在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四年里,一共捐款15億元,要知道那是三十年的錢,擱在現在那可得是上千億!”
“他真是一位愛國的商人。”
伊娃也不自主地由衷贊美。
對于伊娃而言,其擁有一般的華夏血液,又因為李均的關系,她也已經將華夏當成自己的第二祖國了。
……
“是啊,陳嘉庚是一個愛國商人,不止是在抗日戰爭時候捐款,在新加坡早年致富之后,他就回到華夏夏門,他出生的城市地區集美,先后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和夏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其為校主。”
一個人非常有錢了,在他所處的時代,他做了非常有價值的一些事情,這才是一個真正超級大富豪的所為。
在新加坡李均接下來認識了諸多新加坡闖蕩成名的華夏前輩。
比如超級大富豪邱德拔,與朋友一起創立馬來西亞銀行,曾與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一起,以白武士姿態注資當時成為敵意收購對象的英國標準渣打銀行。目前邱氏已成為該銀行的單一大股東,還是馳名東南亞的酒店業巨子,生意遍布世界各地。
比如超級大富豪郭令明,一位十四歲抱著一卷草席到新加坡謀生,白天在五金店當學徒,晚上去夜校補習功課。后來與三個弟兄一起開辦了名為“豐隆“的小店,半個世紀后,豐隆成為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其非常有遠見,當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他就馬上預感到:物資必然會出現短缺,于是他投入資金,以極低的價格大量收購軍需剩余物資。這些物資很快就成了緊俏商品,給豐隆帶來了巨額盈利。郭芳楓更預見到戰后各國經濟的重建,地皮、建筑材料必將成為熱門貨。從1947年開始,他廉價買進大片土地,到70年代,這些地產已身價百倍。這時,他又專門成立了豐隆實業有限公司,經營房地產業。
比如立邦漆的創始人吳清亮,后世很多人認為立邦漆是島國油漆,其實立邦是華人油漆,年輕的時候其是一個油漆工,從事油漆生意的時候那時候恰逢1949年,英國拍賣二戰剩余物質,其中,有一批廢油漆及廢料,幾乎是無人問津,吳清亮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了之后,一邊自己摸索廢物利用,一邊翻找化學書籍,請教化學老師,把那批二手各種溶劑顏料和化學品混合在一起,調制出了鴿牌油漆,后來,因做出名氣,被新加坡人稱為臭漆工。
島國老字號油漆制造商島國漆及后世稱之為島國涂料的公司決定在東南亞建立公司,由于老吳有技術又有油漆知識,同其合資創辦立時公司,其持股高達60%,立時創立后,其業務以新加坡為軸心,迅速往周邊的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市場迅速擴張,成為現在亞洲最大的油漆制造商,其財富不斷膨脹……
李均不斷出入新加坡上流圈子,認識諸多大富豪,尋找合作的機會,當然是一大把,因為這些大富豪們現在都把目光盯向了華夏。
比如立邦漆的吳老爺子就談了和李均在華夏合資成立油漆公司,將立邦漆輸送華夏市場……
李均在不斷為華夏謀取實業。
此時伊娃也在不斷滲透新加坡的金融行業,未來她將在亞洲金融海嘯的橋頭堡獅城和索羅斯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