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月底,里森為掩蓋問題所制造的假賬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的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英鎊存款,但這5000萬英鎊已被挪用來補償“88888“賬戶中的損失了。
查了一個月的賬,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賬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賬戶中并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
關于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還曾經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負債表沒有什么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時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注定將為之付出慘痛代價
另外,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的審計與稅務部發函巴林,提出他們對維持“88888“賬戶所需資金問題的一些疑慮。而且,此時里森已需每天要求倫敦匯入1000萬英鎊,以支付其追加保證金。事實上,從1993年到1994年,巴林銀行在SIMEX及日本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一億英鎊,超出了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銀行的海外總資金不應超過25%的限制。
為此,巴林銀行曾與英格蘭銀行進行多次會談。1994年5月,巴林銀行得到了英格蘭銀行主管商業銀行監察的高級官員的“默許“,但此默許并未留下任何證明文件,因為沒有請示英格蘭銀行有關部門的最高負責人,違反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規定。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便是巴林銀行在1994年底發現資產負債表上顯示5000萬英鎊的差額后,仍然沒有警惕到其內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在發現問題至其后巴林倒閉的2個月時間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級及資深人員曾對此問題加以關切,更有巴林總部的審計部門正式加以調查。
但是,這些調查都被里森以極輕易的方式蒙騙過去了。
里森對這段時期的描述為:“對于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造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仍舊支付這些錢。“
從金融倫理角度而言,如果對以上所有參與“巴林事件“的金融從業人員評分,都應給不及格的分數。尤其是巴林的許多高層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問題,而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為巴林套利賺錢。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巴林破產的2個月前,即1994年12月在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還將里森當成巴林的英雄,對其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1995年1月18日,島國神戶大地震,其后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范圍。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份日經指數期貨,并賣空島國政府債券。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份日經期貨及2萬份島國政府債券合約,交易數量越大,損失越大。
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88888“賬戶。賬戶上的交易,因為自己兼任清查職權而可以隱瞞,但追加的保證金卻是無法隱藏的。里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賬。這種松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只有4.7億英鎊。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后一日,里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到17885點,而里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份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份合約。里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于達到了8.6億英鎊的高點,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這個有著233年經營史和良好業績的老牌商業銀行在倫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巴林銀行要被搞破產,這跟李均有什么關系,這關系大了,因為只要反向操作就能獲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