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他們出洋相那就丟人了。
對于氣象,他們就知道天氣預報,那東西還真重要,特別一些人或者祖輩曾經務工的時候,那天氣預報作用很大,因為大家都是根據天氣來干農活的,要下雨就不能打農藥,否則白打了,要下雨也不能收割,不然稻子得發霉了。
……
李均也掃了掃那個小冊子。
——
金陵氣象學院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的一個二級學科,它是把大氣當作研究的客體,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說明大氣特征的學科,集中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和變化規律,一般做天氣預報,自然災害預測等。
主要課程大氣物理學,天氣氣候學,農業氣象學,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學,環境科學……
其就業方向主要是到農業氣象與生態環境監測調控,信息分析處理,資源開發和防災減災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分合作。
大部分此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在華夏各氣象局下屬省,市,縣等一些氣象部門工作,特別是到氣象臺工作,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統的氣象臺,再就是到部隊去工作,尤其是去空軍部門,還可以到環保部門以及相關電力部門就業等。
氣象臺就是天氣預報,這大家都知道,與航空有關,因為飛機起飛前機組人員要獲得整個飛行路線上的天氣情況以及天氣預報數據,所以每個飛機場均有自己的氣象站。
供電部門,因為天氣對用電量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電力公司通過天氣預測用電量,進行發電……
對于這個冊子,李均覺得并不全面,還有很多東西,他后世因為王瑤的緣故,來金陵曾在這個學校走了走。
在李均的印象里,金陵氣象學院印象他還是比較深刻,因為它是國內頂級氣象高校,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向華夏輸送了許多氣象學子,這個金陵氣象學院后世改名為金陵信息工程大學的氣象學專業在現在,以及后世都是全國同類專業中排名第一的存在,優勢非常顯著,這里面有許多著名農業氣象學家不斷傳承和創新發展。
教師每年發表的SCI論文、申請的專利數量,研究成果經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世界氣象組織MUMM獎。
金陵氣象學院在氣象方面的表現十分不俗,后世這個專業也一直力壓華夏那些911和285高校的氣象專業,足以見其實力。
要不是金陵氣象學院改為金陵信息工程大學,變成了綜合性大學,有許多其他的專業,不然以其氣象學的成績……但是很尷尬,因為其變為綜合性大學,其他眾多專業嚴重拖后腿,造成其911和285高校都沒有被評上。
但是其氣象專業依舊是傲視亞洲高校,在世界排名位于前三的位置。
在李均來金陵氣象學院之前,李均手底的員工已經和金陵氣象學院校方接觸。
不然此次也不會順利地通過校門衛的放行。
在到達金陵氣象學院校停車場后,校方諸多領導在操場迎接。
李均旗下員工跟校方可是許口出了兩千萬與校方合作的項目。
這么一大筆……校方怎么能不重視?!
不僅重視,而且高規格!
那可是兩千萬,1995年的兩千萬,教育部給他們氣象學院撥款最多也就是幾十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