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哥倆帶著戶口本在通管局,填了無數張表格,才取得上網的資格。
買電腦是為了學習,但真有了電腦后,這兩兄弟卻沒有人用他來學習,倆兄弟開始用電腦瘋狂玩游戲,偷偷摸摸玩到凌晨三四點是很正常的事情,跟后世不太聽話只知道玩手機孩子有得一拼。
特別是陳天橋的弟弟陳大橋,后來創造WIFI神器的男人,當時心里很是愧疚,父母作為收入不高,后世都不會上網的父母,,他們沒有任何責怪兄弟倆二人的意思。
為了玩游戲,陳大年開始學習DOS命令——將電腦內存里將這些游戲跑起來需要修改一些代碼。
游戲玩多了,陳大年發現,玩來玩去,都不過是按著規則辦事,“游戲不過就是一些規則,游戲的過程就是玩家在規則中去表達自己的訴求,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他開始學習編程,試圖自己制定規則。
陳天橋此時也在學編程,不過他對那些程序員的工作興趣不大,弟弟陳大年會一路鉆研到底,在盛大之前,他便成了圈子里赫赫有名的頂尖程序員。
不久之后陳天橋會去陸家嘴集團上班,然后不久后陳天橋將拉著弟弟還要女朋友思考創立盛大的邏輯,并拍板了盛大的創業。
那之后,便是一段耳熟能詳的故事,從網絡社區到轉型做游戲,再到投資新浪、買遍互聯網,整合IPTV、打造“網絡迪士尼”……互聯網改變了陳氏兄弟,他們則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的進程。
在投資完比亞迪公司之后,李均回到華夏帝都不止是和王小姨跳了場畢業舞,還開始準備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這個時代就是陳天橋兄弟參與的華夏互聯網天下。
李均的目光沒有直接鎖定后世的BAT巨頭,而是從盛大開始。
為什么把目光率先投向盛大呢。
華夏互聯網的前十年盛大獨領風騷,但是后世卻是BAT縱橫捭闔。
不過,在李均看來,后世BAT只是還是在走盛大的路而已,只不過他們取得了成功,而盛大……因為太提前了,以致于風頭不再是華夏互聯網前十年的絕頂風光。
前世幾乎是沒人能懂奇才陳天橋,但是李均卻是對陳天橋非常佩服。
在創新的世界里,有一條著名的“半步理論”:創新不等于創造商業價值,太多先進的科技創新在商業上輸得一塌糊涂。考慮一個產品的先進性,一定要結合市場的兼容性,最好領先其他人半步。
陳天橋跑得太快了,快到四周沒有敵人,也沒有路,當時的各種條件,都承載不下他的雄心。
如同施樂公司曾如穿越般連續拿出了鼠標、圖形處理系統等“當時沒人知道有什么用、現在和后世沒了它活不下去”的創新,最后,那些發明成就了喬布斯和蓋茨,施樂慘遭富士兼并。
還有SUN研發的java語言,SUN沒能用好java,java則成就了后來的安卓。
前世陳天橋是最開始搞電子支付,并集將其平臺化的,但是卻是成就了阿里的支付寶。
前世陳天橋是最先看到IP的價值,整合以起點為核心的盛大文學,但是卻成就了騰訊的閱文。
前世是他最先于唱吧、YY直播,制作了在線K歌的游戲《巨星》,是他創全球先河,宣布旗下所有游戲免費,這種“免費玩、買道具”的模式,在當時被業界所抵制,現在卻成了幾乎所有網游的“致富之道”。
…………
他還投資了華夏第一款語音IM軟件TalkBox,后來的米聊、微信都是“參照”其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