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那邊在搞內斗,之玉則在練兵。
等吐蕃人斗得兩敗俱傷,她也差不多可以揮兵西進了。
永隆二年正月,突厥來犯大唐,同年,皇帝李治改年號為開耀。
八月,北方大旱,大量人群往南方遷移。
開耀二年,皇帝李治改年號為永淳。
四月,之玉帶著邊境的士兵西進,唐軍兵臨吐蕃都城邏娑城下。
吐蕃見大勢已去,派來代表與之玉談判。不過雙方意見不一,談了許久也沒談攏。
同年,大唐的多地先水后旱,多地蝗災肆意,糧價上漲,哀鴻遍野,人相食。
見中原如此情況,之玉把軍務都交給薛慎感,而她則帶著程懷默和這些年邊境儲存的糧食往長安而去。
離開之前,之玉特意交代了薛慎感,“我大唐的目的,就是攻下吐蕃。”
“他們若想投降,就讓他們交出政權。”
“明年六月之前,本宮要聽到吐蕃疆土被劃入我大唐的消息。”
聽到之玉的話,薛慎感沉穩的頷首,“是,公主。”
安排好邊境的事情后,之玉帶著她手底下一眾得力的女官,浩浩蕩蕩的往長安而去。
還未到長安,就有消息傳出,李治立了太子李顯的嫡長子李重照為皇太孫。
聽到這個消息,之玉微微搖頭,看來,如今的的李治已是強弩之末了
立皇太孫,是鞏固李顯的太子之位,他怕自己死后,李顯壓不住宗室里面的人,壓不住他的母親。
不過事情的走向,恐怕要讓李治失望了,立皇太孫,一樣壓不住武則天想要稱帝的決心
之玉一路賑災,待到長安時,她在西北一帶的聲望,早已不是當初可比。
一個能拒絕和親,帶兵滅他國的公主,一個救苦救難,千里迢迢押運糧草來救百姓的公主,百姓們又怎能不愛戴呢
到長安后,太子李顯攜李治身邊的內侍和武后身邊的女官前來城門口接之玉。
看著比以前滄桑了不少的李顯。之玉抿唇淺笑“皇兄,好久不見。”
看著紅衣飛揚,光彩照人的之玉,李顯略顯滄桑的笑了笑,看向之玉的顏色隱隱帶了些佩服之色“月兒,好久不見。”
“這些年,你在邊境受苦了。”
之玉搖頭,“我是公主,便是在邊境,也是有人伺候著的,能受什么苦。”
“倒是皇兄,看起來蒼老了許多”
李顯苦笑搖頭,“月兒,父皇和母后很是想你,咱們先回宮拜見他們二老吧。”
之玉聞言頷首,“好。”
走在路上時,看著街邊比之她離開時清冷了不少的街道,之玉微微一嘆
“皇兄,我還未祝賀你喜得麟兒呢,我給小侄子帶了些禮物,晚些時候我親自送去你府上給你。”
聽到之玉這么說,李顯溫潤一笑,“月兒有心了。”
“重照要是知道他姑姑這么疼他,他肯定高興。”
之玉聞言但笑不語,小小孩子,能知道些什么
皇宮。
收到之玉回來的消息后,李治和武后早早就等候在宮殿中。
他們從小千嬌百寵長大的女兒,一出去就是這么多年,他們怎能不掛念。
武后盯著門口看了半晌,卻始終不見人影,不由長長的嘆息道
“幸好我的月兒沒有真的和親吐蕃,不然她如今,又怎能回來。”
聽到武后慶幸的話,此時早已病入膏肓的李治贊同的點了點頭“是啊,若月兒入了吐蕃,如今又怎能輕易回來。”
“幸好咱們的月兒聰慧,早早就看清了吐蕃人的真面目,這才沒有嫁去吐蕃。”
“文成公主多好的人啊,都被吐蕃欺負成那個樣子”
“我們的月兒向來嬌慣,受不得一絲委屈,她要是去了吐蕃,朕都不敢想象結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