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謝之玉,各地悄無聲息的給她建起了生祠,祈愿她能平安順遂一生。
災情剛結束,之玉就收到了來自長安的急詔,讓她趕緊回長安。
之玉回長安前,和程懷默偷偷見了一面。
此時的程懷默,看起來滿身匪氣“公主,你回長安了,這些世家的糧食和珠寶,我該怎么分配”
之玉聳肩,“你只管做你的分內之事,其余事情,朝廷自會派人來做。”
程懷默撓了撓頭“公主,我給家里人準備了些禮物,麻煩你帶去給他們。”
之玉頷首,“沒問題。”
“你找個時間把東西送過來就行。”
“除了世家外,若有貪官污吏,你也可自行絞殺。”
“不過,一定要查清楚,不能冤枉了好人。”
程懷默頷首,“公主,臣會認真甄別的。”
之玉拍了拍程懷默的肩,笑意盈盈的道“路漫漫其修遠兮,你多努力。爭取早日接受朝廷的招安。”
程懷默無奈的嘆了口氣,滿臉苦澀的道“公主,你說臣要是接受朝廷招安了,朝中大臣會不會聯合起來對付臣。”
之玉搖頭,“有本宮在,誰都動不了你。”
“等你接受朝廷的招安了,本宮就把你帶去邊塞,帶你去建功立業。”
“有軍功傍身,你又何須怕朝中的人”
聞言程懷默下意識的點了點頭,“好,聽公主的安排。”
之玉含笑道“本宮把徐清蓮留在這里了,她打理庶物很有一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平時你若遇事不決,可找她商量。”
聽到之玉這么說,程懷默有些意外,“公主,徐清蓮跟在你身邊這么多年,為人處世盡得你的真傳,你如今把她留給我,你舍得嗎”
之玉搖頭,無奈笑道“哪有什么舍不得的,她缺少磨練,讓她跟在你身邊,也好叫她增長見識,磨磨性子。”
永淳二年五月,之玉回到了長安。
之玉此次賑災立了大功,李治高興之余,親自讓太子李顯去接城門口接之玉。
宴會上,許久未曾露面的李治在武后的攙扶下坐到了主位。
看到比之從前顯得堅毅了許多了之玉,李治眼神閃過一絲笑意,”月兒此番前去賑災,實在辛苦了。”
之玉還緩緩起身,朝主位上的李治笑意盈盈的道“為了大唐,兒臣怎配談辛苦二字。”
之玉的話,引得李治哈哈大笑,“好好好,不愧是我大唐的公主,月兒真是有魄力。”
說罷,李治的目光放到了李顯的身上,“太子,你可真是為朕推舉了一個好幫手,若沒你的推舉,朕怕是也想不到,朕的公主,竟也是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
聽到李治這話,宴會上的大臣們瞬間安靜了下來,大家面面相覷,眼底閃過一絲了然。
看來,陛下又要給太子造勢了
聽到李治的話后,之玉倒是從容,她抬頭看了一眼滿臉惶恐的李顯,心中好笑的搖了搖頭。
李治這是想張冠李戴,強行給李顯安一個慧眼識珠的功勞
在朝臣的沉默中,之玉緩緩站起身來,笑瞇瞇的朝李治開口道“父皇說得沒錯。”
“若無皇兄推舉,月兒哪有去賑災的機會,父皇可要獎賞皇兄才是。”
見之玉這么說,李治心情愉悅的大笑了起來,少頃,他看向武后,笑瞇瞇的問道
“皇后,你說,朕要怎么賞太子和月兒的好。”
武后淡淡的看了一眼太子,復雜的目光最終落到了之玉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