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皇。”
之玉進來時,武則天已沒多少力氣了。
她躺在床上,大口喘著粗氣。
聽到之玉的聲音,她緩緩睜開眼睛,交代道:“往后,大唐就交給你了。”
“把大唐治理好,不然朕去了
之玉拱手,“是,兒臣一定把大唐治理好,。讓母皇在父皇面前挺直脊背。”
武則天艱難的擺了擺手,“朕死后。”
“把朕送去和你們的父皇合葬。”
“朕的碑上,什么都別寫了吧。”
“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朕相信,歷史會給朕一個公正的評價。”
說完,她的眼神變得有些迷離,仿佛在回憶自己一生的榮辱得失。
見武則天如此,之玉心中明白,眼前的人,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按照武則天的臨終遺言,之玉把她的遺體送去與李治合葬了。
無字碑,也按武則天意思立了起來。
不過祠堂的牌位,之玉卻讓人在上面寫了大唐則天皇帝這幾個字。
葬禮辦完后,李旦最先找到之玉,說準備留在洛陽養老,希望之玉允許。
李旦為什么會這么做,之玉心中明白。
如今李仙蕙是儲君,李旦是李仙蕙的親生父親,他去封地,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李旦剛提出著要求,之玉便答應了。
李顯的選擇,與李旦的正好相反
此時的李顯,只想早日回到封地,去過他的小日子。
這洛陽城,他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因為再待下去,他怕自己一家都會進刑部大牢。
廬陵王妃韋氏回洛陽后,每每看到被立為太女的李仙蕙,臉上都是止不住的羨慕。
私底下時,她不知給李顯偷偷吐槽了多少次。
在韋氏看來,她的女兒李裹兒不比李仙蕙差,陛下要立儲君,也該立她的裹兒才對。
不就是過繼嘛,要是能讓她的裹兒當太女,她也愿意把裹兒過繼給陛下............
韋氏的話如此大逆不道,李顯心中自然是怕的。
所以武則天的葬禮才結束,他就來宮中,向之玉提出要去封地的請求。
他怕自己一家不早點走的話,以后就走不了了。
對于李顯,之玉還是很放心的。
所以挽留了幾次后,之玉就答應讓他回封地了。
李顯離開洛陽沒多久,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奔喪的李隆基和李裹兒,再次踏上了征戰西北的路。
他們承認,姑姑的眼光不錯,李仙蕙的確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但他們也想向姑姑證明,他們兩個,比起李仙蕙也絲毫不差。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