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玉搖頭,“話不能這么說,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不逼自己一把,誰又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厲害呢?”
“誰天生就能辯五谷呢,他們不會,可以慢慢學。”
“只要肯學習,他們就餓不死。”
朱由檢長長的嘆息了一聲,“怕的,就是他們不愿意學。”
之玉聳肩,“不愿意學,那就餓死吧。”
“反正皇室不會再供養他們,不想餓死,就都出來給我干活。”
“對了,我記得大明的各業都挺缺人的,若他們來找你,你就推薦他們去做工吧。”
“無論是燒瓷也好,織布也罷了,總歸是有活給他們干的。”
聞言朱由檢沉默著點了點頭,“讓他們去干苦力活,還是有些難。”
之玉擺手:“難不難的先不說,反正朝堂給他們提供掙錢的門路了。”
“他們要是還想在家坐吃等死,那也無所謂。”
—
朱由校傳位給自己妹妹的消息還沒傳開,新帝停了宗室供養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這兩個消息加在一起,搞得人心惶惶。
有人覺得,朱由校把皇位都傳給自己的妹妹了,想來是對大明沒了信心,又不想做亡國之君,所以這才傳位的。
而且,新君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停了宗室的供養,這很難不讓人猜測,大明的國庫,是不是空了..........
不待眾人猜測,增加恩科的消息也傳了出來。
聽到這話,不少讀書人立刻收回了想寫文章罵人的筆,馬上拿起書就開始看。
也不是沒人煽動這些讀書人,讓他們罷考,以此威脅朝堂廢掉女帝。
可這些有心之人的煽動,效果并不是很大。
對于讀書人來說,當今皇帝是誰雖然重要,可也沒有他們的前途重要。
若是他們因為皇帝是女的,就不去參加科舉考試,那他們不就是自斷前程嗎?
特別是寒門子弟,家里供應一個讀書人出來不容易,若是他們因為當今圣上是女子,就放棄科舉之路,那他們又如何向家里人交代..........
家里面把他們供養出來,就是希望他們出人頭地,以后回饋家里,若此時他們放棄了科考,那他們的家庭或家族,就會一直窮下去,一直處于社會的最底端.............
之玉登基的第三日,宗室里的人開始鬧了起來,皇宮門口聚集了不少人。
對于這些來鬧事的宗室之人,之玉對他們絲毫不客氣,當即叫來魏忠賢就把他們收監了。
如今北方戰事在即,軍隊里可缺炮灰了,既然這些人站了出來,那炮灰之位,不就非他們莫屬嗎?
之玉登基的第五日,不少人開始寫文章怕之玉,說她想效仿武則天,牝雞司晨。
這些文章傳到之玉手中后,之玉連夜寫了一個話本子交給魏忠賢,讓他找說書先生每天在人多的時候說里面的內容。
同時,之玉做了幾件比較損的事情,凡有官員罵她,她就革了這個官員的職,同時封他的妻子或女兒為官。
京城周圍鬧了大半個月后,鬧事的人安靜了許多,許是發現他們無論怎么做,都無法撼動之玉的地位,反而會讓他們處于尷尬之境,所以最先敗下陣來的,是朝中官員。
百姓本就是跟風鬧事,經過說書先生日以繼夜的給他們分析鬧事的利弊后,他們的情緒緩和了許多。
說書先生說得對,誰做皇帝,和他們這些平頭百姓都無關,他們還是該種田就種田,該織布就織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