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幾輪炮擊,到時敵軍掩殺過來,軍陣必然崩潰。”
陳望已經是豁了出去,他實在是不甘心就這樣失敗。
“賊騎眾多,正面對抗我等必然處于下風,我等留在外圍已無作用,不如先返回軍中。”
“有將軍在中軍坐鎮,才能穩定各部軍心,就算敵軍炮擊不斷,軍陣也不至于會潰散,能夠暫時穩住局勢。”
在這樣的輪番的打擊之下,軍隊還沒有潰敗,說實話,也就是曹文詔領兵才能這樣。
若是其他的軍將領兵,只怕是軍隊流賊第一輪的攻勢之下便已經崩潰。
曹文詔感覺今天的陳望和之前好像是截然不同的兩人。
先是敏銳的發現他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使得他們并沒有一頭栽入包圍網中。
現在在情勢復雜之時,陳望居然還能保持著冷靜,并且想到了應對的方桉,仍然條理清晰。
曹文詔本想說些什么,但是話到臨頭,卻是鬼使神差般的點下了頭。
“撤回中軍”
曹文詔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手中馬槊斜指,隨后高聲下令道。
隨著軍令的下達,預備轉向的騎號也在陣中響起。
返回中軍的路上順利無比,流賊的精騎離得太遠,而且似乎也沒有真想交鋒的意思,看到他們轉進了官道上的軍陣之中皆是紛紛駐馬。
山坡之上,震耳欲聾的炮聲再度響起,只是這一次,只有四門炮的聲音響起,還有一門火炮并沒放響,似乎是出了什么問題。
而這一次四枚炮彈,只有一枚炮彈砸入了明軍的軍陣之中,其余三枚炮彈全都砸偏了方向,從明軍軍陣的上空越過。
曹文詔在這時也帶領一眾家丁進入了軍陣之中。
說實話,曹文詔領兵殺出,不少的人都擔心曹文詔眼見事不可為帶領騎軍逃亡,就此一去不復回。
他們很多都是大同兵,跟隨曹文詔時日并不算長,當初他們的上官可是曾經做出過這種事情。
曹文詔重新回歸眾軍,給一眾大同兵也吃了一顆定心丸,軍中的士氣明顯為之一變。
看著周圍軍卒士氣的變化,陳望心中微定。
只要步隊不崩,一切便還在掌控之中。
這個時代的火炮很多時候都是隨緣,炮手根本沒有什么章法,幾乎都是憑借感覺來。
火炮能夠造成的殺傷其實并不大,主要還是對于士氣上的打擊。
“叔父。”
曹鼎蛟滿身血污,見曹文詔重新入陣,當即迎上了前來。
沒有多余閑話,曹鼎蛟上前迅速的匯報了各部的情況,指揮權也就此被重新移交到了曹文詔。
曹文詔并沒有急于下達命令,而是先看向就在身側的陳望,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此戰能否得勝,恐怕關鍵并非在于他,而是在于陳望。
明史
“巡撫御史范復粹匯奏首功凡三萬六千六百有奇,文詔功第一,嘉謨次之,承恩、麒又次之。”
“文詔在陜西,大小數十戰,功最多,承疇不為敘。”
綏寇紀略載曹文詔死后,“關外豫楚諸官軍聞之,皆為奪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