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弓當初正掛在那匹老馬的馬鞍之上,還帶著不少的血跡,或許是前任主人的血跡。
孫延宗心中打鼓,他不知道為什么官兵還不進攻,他再度抬起頭看向遠方的官兵陣中。
孫延宗童孔勐然一縮,他看到了官兵從陣中似乎推出了什么東西,那東西他很是熟悉。
在那個好像叫做邠州的大城下,他跟著眾人往前沖的時候,官兵好像也推出了同樣的東西。
八門火炮在騾馬的拖拽之上被拉上了山坡,一眾炮兵迅速的忙碌起來。
八門火炮,其中有四門是從李自成的手中奪來的銅發熕。
還有四門,也是發熕炮,不過這四門發熕炮,卻是直接從鞏昌府府城的城墻拆下來的。
說起來這四門發熕炮能到軍中,還是趙懷良的功勞。
因為之前的上報,洪承疇發了一道要求各府州配合的文書軍令。
陳望將文書交給趙懷良,讓趙懷良前去要糧。
結果趙懷良不僅從鞏昌府中要來兩千石的軍糧,還拖著鞏昌府府城四門城防重炮到了軍中。
趙懷良純屬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在押送軍糧的時候,他看到了城上架著的發熕炮,他記得陳望之前對于發熕炮的看重,于是便起了一些心思。
李養純已經是禍亂了鞏昌府月余的時間,鞏昌府和東部諸府的交流全部斷絕,各方皆是惶恐不安。
鞏昌府的知府也害怕陳望這個新任的游擊打不過擁兵甚眾的李養純,也是咬著牙將暗地里行了不少方便。
上下一運作,使了些銀錢,趙懷良便堂而皇之的直接將四門保養的最好的四門發熕炮拉出了府城。
發熕炮屬前裝滑膛炮。
是從隼炮彷制、改進而來,發熕為a之音譯。
發熕,一般來說有兩種形制。
第一種發熕,可以適用多種情況,無論是海戰還是陸戰,亦或是守城攻城。
一般重量在五百斤左右,發鉛彈重四斤。
第二種發熕,主要用于城池要塞的攻守,因為過于巨大不便于運輸。
重量超過千斤,發射如小斗大的大石彈。
西制為五磅炮,射程極遠可達四至五里,但是這是最大的射程,這個距離的精準度可謂是感人。
就像弓箭的最大射程可達百步以上,但是沒有人會在最大的射程就開始放箭。
現在陳望所擁有的八門發熕大炮都屬于第一種,重量都在五百斤上下。
換算成后世的長度,炮身的長度都在一米八左右,口徑都是七厘米。
最遠可以射到三四里之外,有效射程在一里半左右。
陳望直接下令軍隊開進到距離山麓營地四百步的距離,這個距離操縱發熕炮熟練的射手,精準度已經相當之高了。
當初湫頭鎮伏擊戰的時候,闖軍之中那些極為不熟練的炮手都能夠將炮彈打入明軍的軍陣之中。
趙懷良再將那幾門發熕炮帶來的時候,還順便將那些操炮的軍兵也拐帶了過來。
嚴格來說,也不算拐帶,只是暫時征發,二十多名炮兵,鞏昌府的知府大手一揮,便將其調撥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