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中軍帳內,陳功坐于右首,胡知義坐于左首,其后以此是唐世平、趙懷良兩人,其余一眾軍校皆是罩袍束帶,分坐于帳內兩側。
帳內眾將皆是正襟危坐于坐椅之上,腰背挺直,目不斜視。
帳內空氣沉默,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動作,仿佛一切都凝固了一般,大帳之中說是落針可聞也并不夸張。
“恢”
先是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轟然在眾人的耳畔炸響。一聲極為高昂的馬嘶之聲打破了帳內的寧靜。
一眾軍校皆是齊齊轉頭看向帳門之處。
而帳外也在此時響起了整齊劃一的高喊之聲。
“恭迎將軍歸營”
隨著帳外的呼喊之聲,中軍大帳的帳簾也向著兩側同時被拉開,露出了外面的視野。
下一瞬間,陳望一手執著馬鞭,另一只手按著腰間的雁翎刀已經是跨入了帳內。
不用命令,也不用呼喊,大帳之中一眾軍校,包括陳功、胡知義兩人皆是齊齊下拜。
“恭迎將軍歸營”
軍營升帳無父子,軍令之下無親卷。
軍伍之中等級森嚴,將旗一揮千軍俱動,焉能容得下其他私情
平日間可以隨便稱呼,但是在軍中上了戰場,升了軍帳,便只有上下級之分,而無兄弟親友之情。
陳望踏入帳內,一路龍行虎步一直走到了首座之上才停了下來。
胡知禮帶領著一眾親衛跟隨著他從帳外魚貫入內一起走入了中軍帳內。
一眾親衛入帳之后,皆是自覺的站在了大帳的邊緣,處于在了警戒的位置。
而胡知禮則是按著刀跟隨著陳望一路走到首座的位置,他沒有坐下,而是直接站在了首座的臺階之下按刀而立。
一路風塵,陳望騎乘著戰馬進了營地從轅門直奔中軍的位置,他沒有回自己的營帳內休息,而是派人先行通傳升帳之事。
陳望站在首座之前并沒有急于坐下,而是先環視了一圈帳中跪在地上的一眾軍校,而后目光落在了胡知義的身上。
在淳化他成為游擊之后,便讓胡知義去往遼東在陳胡兩氏之中募人,說是家丁其實是作為軍官。
原先他上任淳化的時候節制張外嘉留下的遼騎是靠著曹文詔派給他的家丁,這部分自然是不能長久借用,此時已經是還了回去。
不過曹文詔最后還是給他留下了十多名原本從屬于其的家丁,那十多人都是出身于陳胡兩氏。
曹文詔詢問了每個家丁的想法,愿意繼續跟隨他的便留在軍中,想要去給陳望幫忙的也可以離去。
有十多人最終選擇脫離曹文詔,轉頭而來。
其中就有上次替曹文詔傳信的陳鳴。
而胡知義這次從遼東帶來了近五十余人,這已經是如今陳胡兩氏如今近乎一半的青壯男丁了。
原本陳胡兩氏雖然不算大族,但是在鄉鄰也不小的勢力,只是廣寧戰后便每況愈下,男丁多參軍入伍,戰死沙場者眾多,如今人丁早已經沒有昔日興旺。
兩者相加,算上胡知禮、胡知義還有陳功,陳胡兩氏的人共有七十二人,皆是在軍中之中擔任要職。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個時代任人唯親才是常態。
陳望不覺得如今自己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虎軀一震,便可以引得麾下眾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但是他很清楚一點,在這個時代,宗族之中若有人登臨高位或是有出眾的才智,其宗族絕對會不留余力的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