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將要攻城的消息在短時間內便傳遍了全城,這樣的消息根本不可能瞞住。
現在興安城內上上下下盡皆是高度戒備,隨時準備防備著闖軍的進攻。
很多人對于興安城的前景并不看好,悲觀的氣息正在城內蔓延。
不過對著這一切,陳望并沒有放在心上。
原因很簡單,只要擋下了流寇第一波的攻勢之后,士氣將會重新回升。
而且闖軍雖然確實是想要攻城,但是闖軍卻并非是真的打算攻下興安城
這十余天里,陳望一直都在觀察著城外的闖軍。
高迎祥練兵的辦法是最為普通的練兵,隊列,方陣,長槍。
很多人以為隊列這些東西是在近代之后才有的東西,古代的軍隊根本就沒有隊列的訓練。
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認知,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應用戰陣,軍隊無論是行進還是撤退,進攻還是防守都是排列著一定的隊形。
而在行軍的時候,軍隊的隊形也是有著嚴格的要求,而不是一窩蜂,亂糟糟的行進。
高迎祥毫不掩飾攻城的意圖,同時又在城外不斷的訓練饑兵,準備著攻城。
闖軍如果傾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那么他們絕對能夠攻下興安城。
但是要付出的代價和得到的回報完全是不成正比的。
高迎祥計劃的攻城,并非是為了要攻下興安,而是為了另一項目的練兵。
戰場永遠是最好的練兵場,能夠從尸山血海之中活下來的人絕非等閑之輩,無論他用的何種手段。
對于流寇來說,最不缺乏的就是人力。
這些被裹挾的饑兵將會是攻城的主力。
對于流寇來說,孱弱的饑兵只是消耗口糧的廢物。
只有經歷了火與劍的洗禮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真正的加入他們的隊伍之中。
很殘酷,但是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實。
這并非是高迎祥心狠手辣,心腸歹毒。
而是因為高迎祥并沒有太多其他的選擇。
陳望可以采用戚繼光的選兵法,一個個去慢慢的挑選,然后有計劃的練兵。
但是高迎祥卻不能采用戚繼光的選兵法。
因為沒有多少的人會自愿加入他的部隊,他們是流寇,他們是叛軍,官兵就在其后窮追不舍。
陳望雙目微瞇,興安城易守難攻,他感覺高迎祥在歷史上應當也沒有攻陷興安城,也是拿著興安作為練兵的場所。
身后傳來的聲音打斷了陳望的思索。
一名身穿著罩甲的親衛,半跪于地,恭敬的稟報著。
“將軍,沙盤按照要求已經完成了擴大,隨時可以查驗。”
陳望點了點頭,他沒有再繼續觀察城外的闖軍營地。
闖軍的營地相隔的太遠,很多東西都看不太清楚,他也只能是看個大概。
“是時候把望遠鏡弄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