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人為了保障撤退,前去拖延時間,早已經是步入了黃泉。
一眾親衛將高迎祥護在最前方,推著高迎祥望著往著高坡之上快速而去。
殿后的親衛手持著刀盾護衛著尾巴,背對著向后退卻。
當高迎祥登上高坡之時,陳望此時也已經是趕到了高坡之上,周遇懋和趙懷良兩人也是各帶著麾下的部隊從南北兩面馳援而來,將高迎祥所登上的高坡圍得幾乎水泄不通。
高坡之下,一陣人聲馬嘶,無邊的煞氣在雨地之中彌漫,哪怕是厚重的雨幕都沒有能夠阻擋其半分。
高迎祥心中冰寒,他抬頭看向北面。
身處絕地之中,官兵包圍而來的騎兵粗略估算恐怕超過一千余騎,他麾下不過只有七十余名親衛,絕對不可能反敗為勝。
現在唯一的生機,其實就在于峪口戰場。
若是峪口戰場他麾下的軍兵能夠取勝,只需要堅持到前軍回援,那么或許他還能夠活下來。
只是無論是堅持到足夠的時間,還是能夠取勝,這無疑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高迎祥立在雨中,雨水不斷的從天上滴落而下,雨水順著盔沿從他的眼前不斷的落下。
他很清楚一軍主帥若是有失,對于軍心士氣的影響,他只能祈禱著他這邊的情況還并沒有被發現,前軍便攻破峪口的營地。
不過很快,高迎祥的期望便已是落空。
在視野之中,高迎祥看到了十余隊超過百人的騎兵正從后方向著峪口戰場殺將而去。
他們所打的旗幟樣式和衣甲,都和此時包圍在高坡之下的一種官兵相彷。
原本勝利的天秤已經向著他們的方向而偏移,但是當明軍的騎兵突然從后方發起的進攻之時,戰場的局勢在一瞬之間已是急轉而下。
高迎祥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明軍的騎兵,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切入,引起大量的騷動。
“冬”“冬”“冬”
北山營地、峪口營地,兩處營地之中明軍的戰鼓聲提高了整整數度。
擂鼓的力士鼓足了氣力,瘋狂的敲擊著身前的戰鼓。
所有人都知道,決勝時刻的已經來臨了。
鼓聲猶如雷霆一般震響,兩處營地的明軍早已經發現了戰場局勢的變化。
他們坐北朝南,在陳望領著騎兵奔下西山之時,便將一切的景象都看在眼底。
他們看到陳望帶領著騎兵一路沖下山去。
他們看到屬于高迎祥的紫色大纛倉皇東逃。
他們也看到了那支從西山沖下的騎兵,從其中分離出了十數股騎兵,向著闖軍的后軍殺將而去。
雖然那十數股騎兵只有千余左右,但是他們陣型散布,呼嘯而來,卻是顯得漫山遍野都是。
“援兵”
峪口營地,一眾明軍皆是欣喜若狂,他們看到了闖軍陣后那一面面在風雨之中飄揚的火紅色旌旗。
闖軍的后陣此時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而后很快混亂便不僅僅只在后軍之中傳播,正在峪口和北山之下的鏖戰的數萬闖軍都開始混亂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從后方殺來的明軍騎兵,他們也注意到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屬于高迎祥的那面紫色大纛,也已經從他們的后方消失了。
“舉旗,擂進軍鼓”
孫傳庭騎乘在戰馬之上,手持著寶劍怒聲喝令。
這是一鼓作氣擊潰整支闖軍的最好機會,絕對不能輕易放過。
他甚至披上了戰甲,親臨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