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箭射中,無論是否著甲,皆是當場失去戰力或是斃命,根本無力再支。
有時候,官兵也會突然打開寨門突然發起反沖鋒。
他們身穿著重甲,三眼銃和鳥銃這些火器都對于他們造不成什么傷害,更不用提一般的弓箭了。
明軍的重甲兵抵近至三十步的距離開弓放箭,他們的射術極為精準,幾乎例無虛發。
急射數輪之后一起向前發起突擊,前陣的軍兵根本遮擋不住,往往一潰千里。
李自成雙目微凝,劉宗敏得到的信息他自然也都已經得到。
關于陳望手底下的重甲兵李自成也略有耳聞,他的手底下兵將不僅有漢人,還有蒙古人。
明末之時九邊之中其實蒙古人的占比并不少,勐如虎和虎大威兩人就是從北地歸附的蒙古人,兩人最終都做到了總兵。
高迎祥麾下的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蒙古騎兵,兵科給事中常自裕奏曰“流寇數十萬,最強無過闖王。所部多番漢降丁,將卒亡命,其銳不可當也。”
李自成的麾下自然也有不少的蒙古兵,這些蒙古兵有不少的人都曾和后金打過。
李自成也是從這些蒙古兵的口中得知了后金的一些消息,比如那些人是怎么打仗的
陳望,用的正是建奴的戰法。
李自成眼神躍動,戰場上的失利并沒有能夠影響到他太多的心緒。
反正至始至終進攻漢中府都不過只是聲東擊西,為了隱藏他真正的意圖進攻四川。
李自成現在在考量一件事,他原先沒有真正的見過建奴的戰法,只聽在交談之中聽過手底下的蒙古兵提過幾次,因此也沒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所以一直以來仍然都是采取當初在邊鎮之時的老一套戰法,快馬輕刀、軟弓長箭。
打了多年的仗,這一套確實有用,之所以能夠撐到現在也正是靠著這四樣東西,轉戰千里仍然未敗。
但是這一次親眼見到陳望利用建奴的戰法,他感覺建奴所用的這種戰法似乎確實有可取之處。
重甲重箭,盾車火炮,對于戰力的提升確實很強,用于攻堅,野戰破陣簡直無往不利。
或許,也可以將這種戰法也可以推廣到軍中。
選拔精騎,一人雙馬,或是三馬,再配以三層重甲,強弓重箭。
臨陣騎馬抵至近前,以強弓重箭打開缺口,披掛重甲直接沖開敵陣,后續馬軍緊接而上擴大優勢。
就是盾車有點難做,那種銃炮難傷的盾車怎么做還是一個問題,而且如果帶上盾車,那么轉移的速度必然變慢,明軍若是合圍而來必然來不及帶走,所以盾車要不了。
盾車帶不了,但可以用饑兵來作為替代,讓饑兵充當人肉盾牌,抵擋銃炮。
李自成的思緒飛速的轉動著,在很多地方他都比不過他的舅舅高迎祥。
但是有一點高迎祥卻是沒有辦法比過李自成,李自成善于學習,對于很多新事物接納的速度都超過常人,而且往往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當初湫頭鎮陳望利用輪射,集中火銃、佛朗機爆發的瞬時火力掩護撤退。
李自成在戰后很快便總結了一套適用于己方軍中的戰法,取用少量的鳥銃作為中遠程的火力補充,大部分人使用三眼銃,而且也沒有忘記了虎蹲炮和佛朗機。
正是因為用了這一套戰法,張外嘉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之下貿然出城作戰,在李自成的手下吃了不小的虧,也因此間接導致了后來的兵敗于三水。
李自成手持著馬鞭,往前走了些許,舉目看著陳望構筑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