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言蜚語影響的不僅僅是九邊的軍卒,對于內地的軍卒一樣有影響。
建奴幾次入口進入京畿地帶,各地收到勤王詔令之后,應征而去的軍兵皆是惶恐不安,畏懼不易。
夫戰,勇氣也。
士氣的高低在這個時代的站場之上影響極為重大。
所以首戰陳望必須要勝,而且必須要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只有這樣,才能消除軍中上下對于清軍的恐懼,在心理上占據優勢,保證士氣的高昂。
不過要想贏下和清軍的首戰,陳望很清楚光有鳥銃還不夠,還需要炮。
虎蹲炮和佛朗機炮不行,它們的口徑和威力太小了,打不穿清軍的盾車。
一旦清軍的重甲推著盾車抵至近前,接下來就將會是猶如疾風驟雨一般傾瀉而出的箭雨。
那猶如小型長矛一般的重箭所能夠造成的殺傷,和對于士氣的打擊幾乎是毀絕性的。
如果可以,陳望并不想和清軍短兵相接。
他雖然在軍中也套用清軍的戰術,重甲重弓,盾車火炮,但是陳望很清楚,自己麾下軍將水準如何。
漢中衛軍器局內的工匠沒有會造炮的,準確來說沒有會造大炮的。
齊正松倒是會做虎蹲炮,但是造虎蹲炮卻是沒有必要。
真要想要虎蹲炮,打個條子上給孫傳庭和洪承疇,沒必要去浪費生產力。
陳望不是什么武器愛好者,他對于怎么鑄炮完全是一竅不通。
但是陳望很清楚一件事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鑄造新炮的任務陳望打算全權交給薄玨這樣的專業人士去做。
薄玨那邊,陳望派出去的人已經是搭上了線。
不過薄玨的情況有些糟糕,此時的薄玨已經是身患疾病,尋醫問診卻是收效甚微,而且因為病情的緣故,使得家中本就不多的資財又去了不少。
薄玨早年屢試不中,于是轉而學習天文、機械等技藝,注重實踐,還自己設一座實驗室用以配置各種工具設備,也花費了不少的錢財。
在為張國維鑄炮時也自費了不少的銀錢,但是后續卻是沒有得到的多少的補償。
張國維推舉其為官,卻沒有得到允許,而后張國維也沒有繼續堅持,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薄玨無奈只能退居在吳門,因為疾病的緣故,此時已經家中越發的困難。
陳望是知道薄玨因為治病而窮困潦倒去世的,薄玨的安危對于他以后的計劃至關重要。
所以陳望一共派了十多人去吳門去請薄玨,一共帶了一千多兩白銀,而且這些人都是陳望麾下親信中的親信。
薄玨這一條線,絕對不容有失。
遠方炮聲漸消,升騰而起的白色硝煙也被吹襲而來的東風所吹散。
陳望站在望臺之上,關口處原本氣勢洶洶涌來的闖軍再度向后退卻,他們如同往常一樣再度丟下了不少的尸體,仍舊是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