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所城的時間不多,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外面,你跟我的時間不長還不清楚。”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你們立下了功績,自然要受賞。”
陳望擺了擺手,只有賞罰分明才能讓人有足夠的動力。
“原先軍器局人少,規模不大,所以我也沒有多管,不過馬上軍器局就要擴大,開始步入正軌,各項規章制度自然要先定。”
規矩還是要先立,不然等到規模大了以后,再想改變難度無疑要增加很多。
“原先工匠只分了三級,而且只分兵器匠、甲胃匠,這些太過于籠統,我已經制定了一份新的計劃,將工匠劃分的更詳細一些。”
現行的分級制度只是當時沒有時間的權宜之計,肯定是需要更改。
而且現在軍器局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
陳望準備開始定下分工,將漢中衛軍器局的制作模式改為流水線分工的模式。
鉆銃管熟練的便專門鉆銃管,打制熟練的便專門去打制。
流水線分工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從而達到降低人力的成本的作用。
還有就是現在軍器局產出的鳥銃雖然合格,基本沒有炸膛的事件發生,但是卻因為制作工匠的原因,導致成品的規格不一,自然是有所影響。
所以陳望準備而對于各項器物都制定一個通用的標準,之后就按照這個標準來制作。
“還有就是發布一份公告,凡是提出能夠提升產量,降低生產成本辦法的人,按照提高的效率和降低的成本,按照優劣發放獎金。”
“如果是發明了新的機關器械,或則是改進了某項制造工藝,不僅一次性發放大量的賞銀,還給與額外的獎賞。”
“按照貢獻的高低,直接提高其工匠等級,同時再長時間,按月發放一筆獎金,創造的效益越大獎金越多。”
陳望從唐世平的是手中接過了一方面巾,擦拭了一下雙手,開口道。
“這些我都寫在了計劃書里,計劃書有兩份,你們兩人各拿一份。”
“一份是關于軍器局的,另外一份是關于衛所民屯發展的,你們兩人看了以后,告訴我計劃哪里可行,哪里不可行,不可行的點在哪里,我后續會處理這些。”
王元康和唐世平對視了一眼,而是恭敬的低下了頭,應下了陳望的命令。
陳望做出的很多決策,在初時看來有些異想天開,甚至是不可行,但是到最后卻全都證明了可行。
所以兩人自然是沒有提出相左意見的想法。
“對了,這就是之前你在報告信里提到的蘭州大水車嗎”
陳望放下了手中的面巾,指著遠方水畔一輪極其高大的水車問道。
那水車就在不遠處,差不多有一百多米的距離。
水車體型龐大,高達十余米,豎立在水畔邊,高大的車身屹立在原野之上,顯得極為壯觀。
“正是。”
王元康臉上露出了笑容,這也是他做出的一大政績。
“此物名為蘭州大水車,寧夏等地多建此車以運水灌既。”
“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轉動,枯水季則以圍堰分流聚水,水流經過堰間小渠,河水自流助推,無需借助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