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牛錄滿編有三百戶人家,每戶抽壯丁一人,滿編三百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
父死子繼,兄亡弟代,如同明軍的衛所制一般。
簡單一點理解,可以將清軍中的牛錄章京理解為把總,分得撥什庫理解為副把總。
撥什庫就是百總,馬甲之類便是旗總,步甲則是隊長。
其余的守兵、奴兵則對應明軍之中普通的軍兵。
“甲兵登城”
那身穿著白甲的分得撥什庫手持著順刀,向前勐然一壓,口中呼喝著滿語寒聲下達了再度進攻的命令。
圍城已經是有了差不多五日的時間,城中并沒有多少的守軍。
守城的大多都是在城中臨時征募起來的民壯,但是他們連攻了數日,卻還是遲遲未能攻破城池,反倒是傷亡了三四百人。
雖說大部分傷亡的都是各牛錄中的輔兵和跟役,但是這些輔兵和跟役,同樣是各牛錄中寶貴的人口,折了也是不小的損失。
那分得撥什庫眼眸之中閃過一絲了兇光,轉頭望向南面。
探馬來報,大隊明軍正從西南面馳援而來,其前鋒已經逼近了滹沱河了,粗略估計人數在萬眾之上。
他們一共也就是三個甲喇的人,算上隊伍中的蒙古人,還有輔兵和跟役,一共也才四千多人。
八旗制度定下之后,五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章京一人,也就是參領。
一甲喇滿編有一千五百人,這個數量差不多和普通的一營明軍數量相當,實際上的人數波動起伏很大。
硬要將其換算成明軍中的官職,甲喇章京差不多等同于,實力弱的差不多是明軍之中的千總和守備、游擊一級的營將,實力強勁的便是參將、總兵一級的營將。
在甲喇之上,又設固山,一固山實際上就是一旗。
以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
固山額真,為一旗長官,管理全旗戶口、生產、教養、訓練等事。
固山在漢語中的意思就是“旗”,額真的意思是“主”,所以固山額真直接翻譯過來是“旗主”的一絲。
但固山額真語意雖和旗主同,卻并非是真正的旗主,而是旗主的下一級。
固山額真依舊是本旗旗主的屬人,雙方有著上下級的主仆關系,出兵征戰指揮權,仍然是歸本旗旗主掌握,將其看作旗主的副手其實更為合適。
原先黃臺吉還沒有稱帝的時候,國內只有滿八旗。
天聰九年,也就是崇禎八年,黃臺吉在征服察哈爾蒙古等部后,對眾多的蒙古部落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編審,徹底改易了歸附蒙古基層的制度。
蒙古諸部被統合在一起,編為牛錄分為八旗,也就是之后的蒙古八旗。
崇德二年,也就是崇禎十年的時候,增設漢軍旗為二旗,旗色玄青。
截至目前為止,清廷共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兩旗,共一十八旗,也就是一十八個固山。
按照牛錄三百,甲喇一千五,固山七千五來算,十八個旗也就是十三萬五千人。
當然,清廷如今擁有的兵員自然不是這個數目。
清軍十八旗之中每個旗的人數都不盡相同,人數有多有少,有強有弱,自然是不可能剛剛好是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