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看著陳望的眼神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僅以威御下,威壓過甚,甚至會遭遇反噬。”
孫傳庭神色微凜,他想到了往日的舊事。
崇禎十年時,他麾下標兵許忠、劉應杰叛亂,和流寇里應外合,他也因此險些因此兵敗身死。
后面擊潰了叛軍之后,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他們叛降的原因,一起只因為因為他制定的軍律太過于苛刻,太過于壓抑。
所以之后在軍中孫傳庭也相應的放寬了些許的條例,不再如同以往那般嚴苛。
而現在之所以向陳望提起以威御下的事情,其實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好奇陳望的治軍之法。
漢中軍并非是什么孱弱的軍隊,真定一戰,漢中軍的甲兵在和清軍甲兵交戰的過程之中沒有退后哪怕半步的距離。
斬獲和殺敵都是各營軍兵之中最高的,自然不是什么弱旅。
孫傳庭看得出來,漢中軍的軍兵對于他們將校表露出的尊敬大于畏懼。
而曹文詔麾下的大同兵和他治下的督標營,眼眸之中的畏懼大于尊敬,將校和軍兵之間的關系涇渭分明。
“末將以為,治軍之策可用八字總結。”
“賞善罰惡,恩威并行。”
陳望微微低頭,沉聲道。
“而且僅以威御軍,能練出精兵,卻得不來強軍。”
明軍大部分營兵的軍律可以說是很嚴苛,當然在明末的時候,因為將校的不作為和放縱,很多營兵的軍紀都已經敗壞。
正統的軍律幾乎包括著方方面面,從行軍到作戰,從扎營到入城。
很多時候對于違反軍律的軍兵,動輒便是斬刑,肉刑。
陳望依據實際的情況修改了許多,大部分的肉刑都被換成了鞭刑、棍刑,削鼻、穿箭游行這些酷刑肉刑基本都已經是廢除了。
這些肉刑其實很多時候不僅起不到威懾的作用,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使得營內軍兵更加離心離德。
但是死刑和斬刑,卻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
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和熱武器時代的作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兩面。
死刑、斬刑在冷兵器的時代是必須要有的,絕不能心慈手軟半分。
陳望治軍自然不是以威治軍,當初在定軍山的時候他就在軍中設置了督導處,在各部各司各局之中設皆軍法官,分管軍法宣講。
軍法官的則任不僅僅是在于約束軍法,更主要的其實是宣講。
這個時代的很多軍隊之中,普通的軍兵很多時候被將校視為奴仆,隨意辱罵、鞭打、驅使,
而這些情況在漢中軍內是完全禁止,一旦發現便是嚴懲不貸,從重處罰。
從一開始建軍的時候,陳望便是按照戚繼光的練兵法選兵,軍律也是向著戚軍靠齊,自然也不會遺漏了軍中的關系。
“賞善罰惡,恩威并行”
孫傳庭眼神微動,這句話他記得,是出自三國志中吳志的周魴傳中。
不過他沒有在這句話上糾結過多,而是將注意力轉到了陳望的最后一句話。
“精兵、強軍,有何區別”
陳望心思轉動,沉吟了片刻之后,回答道。
“精兵,顧名思義,指的是精銳之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力卓越是為精兵。”
“白桿兵、九邊精騎、兩廣狼兵皆在此列。”
孫傳庭微微頷首,陳望所說的這些軍兵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精兵。
白桿兵公認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