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用兵謹慎,麾下軍將統共不過一萬五千人,我軍的軍力是他的兩倍有余,他肯定不會貿然出兵。”
“而且”
多爾袞的目光轉向不遠處的臨清城。
此時的臨清城上一片混亂,哪怕是相隔數里,但是仍然能夠借助著風勢聽到些許的喧嘩聲。
距離賈莊一戰已是過了六日的時間,多爾袞已經領兵離開了順德府。
如同之前所料想的那般,孫傳庭和盧象升兩部并沒有追來。
所以多爾袞直接匯聚大軍,轉道向南,揮兵直入廣平府內。
廣平府的雞澤縣早在之前被已經被攻破,而后付之一炬。
高起潛曾在雞澤短暫的囤兵,而后一路東進威縣,最后轉道一路撤退至臨清州。
不過高起潛并沒有將所有的軍兵都聚在一起,跟隨著他往臨清奔走的只有兩萬余人,他在其余的一些重要的城池也留下了一部分的軍兵。
臨清一帶的防線是楊嗣昌的手筆。
說實話,楊嗣昌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在什么地方留多少兵,也都是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他卻是忽略了高起潛帶兵的能力,也忽略了關寧軍的士氣的問題。
在雞澤的南面曲周縣,曲周算是廣平府的北大門,地理位置頗為重要。
留守在曲周縣的是時任山海關總兵的侯拱極,侯拱極依靠曲周,領山海關精兵,面對在賈莊受挫的清軍,竟然是一戰即潰。
曲周就此淪陷,清軍在多爾袞的指揮之下大掠周邊,而后自廣平府轉入山東省的東昌府內。
曲周的勝利,讓在賈莊受挫的清軍找回了些許的自信,似乎除了宣大和陜西的明軍之外,其余各鎮的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孱弱。
而后多爾袞于丘縣分兵四路劫掠,一路走西南劫掠廣平、大名府內。
第二路往東,直取館陶,第三路往東南,取冠縣。
第四路,則是由多爾袞親的本部兵馬往東北走,取威縣。
威縣就在巨鹿西南五十里處左右,之所以取威縣,就是為了防備巨鹿的明軍馳援。
多爾袞主動將危險的任務攬了下來,而將油水豐厚的路線讓給了其他旗,為的便是挽回當初在賈莊丟下的威信,密布各旗的損失。
清軍大掠四方,最終大部在臨清州匯聚。
高起潛領兵一路退往的地方正是臨清。
雖然之前孫傳庭便已經是派人傳信來,清軍向南遁走,可能會進入山東省內,往臨清來。
但是提前的預警并沒有對臨清的占據起到什么的作用,高起潛并沒有能夠安排多少有用的布置。
高起潛知兵的名聲完全就是靠著銀錢買來的,他哪里懂什么打仗。
自稱知兵,通軍事,其實卻是膽小如鼠,無半點指揮之能。
高起潛根本就沒有真正指揮過一場仗,只是把死人的頭割下來冒認功勞罷了。
歷史上,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領大軍逼近北京,崇禎再命高起潛監視寧、前各部隊,但高起潛在李自成還未到來之際,竟然直接棄關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