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虜自從擊敗了蒙古之后,軍中自此也有了大量的蒙古騎兵。
東虜騎兵眾多,野戰落敗,別說是撤退了,只怕是連逃都難。
山東諸鎮之兵有守城之力,卻無野戰之能。
行軍打仗崇禎確實不會,但是東虜的戰力多少能夠從戰報之中清楚。
底下營鎮的軍兵是什么樣,初登基的時候他還覺得一切都好,真如紙面之上說的那么漂亮。
現在理政也有將近十二年的時間,崇禎早怎么可能還是當時那個容易被唬弄的少年。
德州紙面之上有上萬山東的戰兵,真有多少崇禎是真的不知道。
底下報上來的數字基本都不可信,軍兵說是有一萬人可能就只有半數,甚至還不到半數。
營兵的虧空稍微輕一點,但是衛軍的虧空極為嚴重,一個衛甚至實際上只有千人,簡直是離譜。
讓山東諸鎮的營兵上陣出城野戰,只怕是不僅不能成為助力,反而還會成為拖累。
崇禎站起身來,從案牘之中抽開了目光,心中只感覺有如刀割一般。
東虜一路南下致使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此番再入濟南,糜爛數府之地。
濟南府內還有德王封邑,眼下濟南城難保,幾乎已是必失之局。
親藩失陷,府城淪落,實屬國家之恥。
崇禎來回渡步,不住的嘆息,越想越是覺得局勢危難,思慮良久,最終還是知會王承恩派人去請大學士,禮部尚書楊嗣昌前來。
楊嗣昌并沒有就寢,他和崇禎一樣也沒有能夠睡下。
戰局的演化比起其他預想的更快,也更為的糟糕。
濟南被圍的消息他也知道,但卻是無兵可援。
清軍一路急行,兩路并進。
距離濟南府最近的只有三部兵馬。
第一部是如今正在河間府的祖寬部。
祖寬部麾下多騎兵,此前讓其援助京師,就此逗留在河間府內。
但是濟南告急,下令讓其馳援,祖寬一直找尋借口,遲遲不應。
第二部則是是屯駐于臨清州的關寧軍,但是高起潛怎么可以指望。
想到高起潛,楊嗣昌心中便不由火起,賈莊一戰這種情況,高起潛竟然不戰而逃。
雖說楊嗣昌不贊同決戰,但是怎么能坐看盧象升麾下的那些敢戰精銳就此覆滅。
不過幸好還有孫傳庭在,總算是保全了大部分的能戰之兵。
原本孫傳庭每次上疏言辭都極為犀利,對于他下的政令百般挑剔。
楊嗣昌其實是頗為敵視孫傳庭的,但是這一次孫傳庭的救場,讓楊嗣昌的觀感稍微好了些許。
最后一部,便是前不久剛剛抵達在德州的孫傳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