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廢物
楊嗣昌對于高起潛真是徹底的失望透頂,原先他還以為高起潛贊同的他議和避戰的方略,是因為高起潛多少也有些政治的眼光。
但是現在看來,高起潛就是單純的根本不懂軍政,空有虛名,毫無政治和戰略的眼光,只不過是貪生怕死罷了。
楊嗣昌眼眸深處閃過一絲殺意,高起潛的戰敗打亂了他原本計劃好的一切。
還有關寧軍的戰力也是當真離譜。
山海關總兵侯拱極在曲周迅速落敗,以致于大名府門戶大開。
楊嗣昌很清楚關寧軍到底能不能打,關寧軍能打,只是他們不想打罷了。
侯拱極身為山海關鎮總兵,麾下精騎眾多,又有曲周城可以依托,怎么可能這么快就落敗
敗了之后,幾千騎兵全都不見了,派人傳令去尋,幾千人連影子都尋不到,現在都不知道他侯拱極人在哪里。
是當他楊嗣昌蠢,還是當他楊嗣昌傻
“關寧”
楊嗣昌心中默念了一聲關寧。
遼東失控已久,長久以來巨額的遼餉一直輸送至帝國的東北方,在那里養出來了一個極為丑陋的怪物。
袁崇煥上任關寧,上疏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后,遼東便越發的失控。
崇禎二年袁崇煥下獄的第三天,關寧軍不尊詔令,直接撤離北京回師遼東,而那個時候東虜大軍仍在北京城郊。
而后東虜大軍趁機再度發起進攻,滿桂領孤軍與東虜在永定門鏖戰,最終無奈兵敗身亡,以致于后期東虜大軍縱橫劫掠數百里之地,卻無可制約。
楊嗣昌目光微凜,他之所以想要議和,正是因為清楚的知曉關寧軍不可靠,薊州鎮離遼東極近,實際上也受關寧集團影響巨大。
所以他想要扶植一股自己能夠掌控的力量,一支能夠作戰的新軍,在平定了關內之后,專心對外作戰,順帶徹底解決遼東、薊州這些已有軍閥勢頭的營鎮。
楊嗣昌的目光冷冽,沉聲回答道。
“濟南城乃是一省之府,城內百姓數以十萬計,而且還是德王封邑,不可不救。”
“兵部已傳令,著副總兵祖寬領本部兵馬即日南下馳援。”
“同時傳令高起潛收攏關寧軍,孫傳庭領陜西軍協同馳援,解濟南之圍。”
濟南城必須要救,哪怕是不能救也要救。
德王就在濟南,若是不救,便是坐失親藩,這個罪名楊嗣昌背不起,也沒有人能夠背的起。
不過如何救援這其中就有講究了,可以去做文章了。
只要讓人能看到有去救援的意圖,也算是救了。
沒有救下來,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親藩陷落的罪責到時候找一個人來承擔就行。
目光流轉之間,楊嗣昌的腦海之中一瞬間閃過很多人的面容。
賈莊一戰能夠戰平已經是極為幸運的了,孫傳庭麾下的軍兵沒有能力再奔襲這么遠的距離,也沒有能力迫使多達六萬之數的清軍感到危險進而撤圍。
濟南陷落幾乎已成定局,既然已成定局,那么需要考慮的,自然是如何讓濟南的陷落損失更小,同時能否考慮能否從其中取利。
關寧兩鎮失控已久,這一次濟南陷落,山東遭受荼毒,雖然造成的損失巨大,但是也能從這其中去做文章,去削弱關寧兩鎮之權柄。
真定、賈莊兩戰一勝一負,已經證明了很多事情,陜西兵能戰,宣大軍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