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渾河血戰,浙兵便是依據車營與數倍于己的后金兵鏖戰了,一度陷入僵局,遲遲無法擊破浙軍車陣。
直到浙兵打光所攜帶的火藥和彈丸之后,后金兵憑借著人數的優勢,這才沖開了浙兵的車營,贏下了渾河之戰的最終勝利。
明軍的這種車營戰術在針對武備不精,缺乏重型火炮的蒙古部落來說收效卓著。
但是面對著擁有著重型火炮的清軍之時,便不可避免的落入了下風。
因為本來戚繼光在改革的初期,為的也只是要應對北方蒙古諸部的威脅。
在戚繼光所處的時代,處于遼東塞外的女真諸部,這個時候還是大明的忠仆。
那個時候的努爾哈赤,也只不過是遼東李氏門下的爪牙罷了。
沒有任何一人在那個時候能夠料到,女真會在隨后的數十年間迅速的崛起,一躍成為遼東的霸主
如果李成梁在九泉之下得知自己的二兒子李如柏,三兒子李如柏兩人會因為女真而死。
不知道李成梁會不會后悔自己為了仕途風順而養寇自重。
隨著時代的進步,武器的進步,車營注定是要退出時代的戰法。
只是對于現在的清軍來說,明軍擺出這樣的車營他們卻一時間沒有多少好應對的辦法。
在遼東,在塞外,他們能夠收攏大量的火炮,甚至于排列紅衣重炮。
在重型火炮的轟擊之下,連磚石所鑄的城墻都無法抵抗,木制的戰車又如何能夠抵擋
但如今這是在關內,這一次的入口之戰,他們深入明國的內地,為的是劫掠財物和人口,皆是輕裝簡行,甚至連糧草都沒有帶,更不用提重型的火炮。
諸如紅衣大炮那般的重型火炮,得需要數匹馱馬拖拽著前行,一日還走不了多少里,會極大的拖延行軍的速度,這一次入口他們自然是沒有攜帶。
在賈莊所使用的火炮也都是從明軍的手中繳獲的,基本都是中小型的火炮,多是各式的佛朗機炮,射程并不遠,威力也不大。
想要依仗這些火炮轟開明軍的車營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想要擊破明軍的車營,便只有推行盾車遞至近前,短兵相接強行破陣。
只是這樣一來,傷亡也必然直線上升,這又是清軍不能接受的。
明軍步兵共分五陣,呈一字排開,第一陣,第三陣、第五陣三陣為車營,二、四陣為普通軍陣。
車營和普通軍陣之間交錯相布,互為呼應,相互依靠。
多爾袞緊蹙著眉頭,眼神陰騭,掃視著整個明軍的大陣,想要找出破綻。
但是這些出自孫傳庭手筆布下的軍陣,怎么可能有什么破綻,幾乎所有的細節都被孫傳庭所注意到。
多爾袞看了許久也沒有看出任何破綻,耳畔的火炮聲幾乎一刻都不平息。
讓多爾袞心中最為煩悶的是明軍在陣前設置的炮兵營地。
明軍擁有一支規模不小的炮隊,那些火炮火炮威力相對于一般的紅衣炮要小。
但是比起佛朗機卻又要大得多,而且射程也超過他們軍中的佛朗機炮。
這個距離之上,他們只有挨打的份而沒有還擊的份。
明軍的火炮陣地采取輪射的方式開炮,將近半個時辰的時間,各營不斷的傳來損失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