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城里邊先是殺戰馬,吃馬肉,馬幾乎殺盡了以后,就開始吃人。
先吃的那些筑城的民夫,再然后就是再吃那些戰死餓死的士兵,到最后他們吃一切所有能吃的東西。
沒有柴火就是用人的骨頭當柴燒,沒有水喝就喝人的血來止渴。
兩個月前三萬多人進城,兩個月后出城的卻只有一萬一千人。
在最后的最后,他們還是沒有能夠挽回遼東的局勢
中軍的方向炮聲震響,恍若雷霆,震動了云霄,也讓祖寬的心神一同被震動。
眼前那些排布著軍陣死戰不退的陜西兵,讓祖寬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往事。
建奴大軍兵圍沈陽,薊遼各鎮皆是畏懼建奴兵鋒不敢出戰。
那些從南方遠到的川兵諸將卻是紛紛請戰。
直至今日,他仍然記得其中一名川兵將領所說的一句話
“我輩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為”
渾河一戰,川浙兩鎮軍兵于沈陽城外死戰,而最應該守衛沈陽的他們卻
祖寬緊咬著牙關,握緊了手中的馬槊,因為用力他的手臂甚至都在不斷的顫抖,他終于是下定了決心。
“回稟督臣,督臣心存決勝之志,為將亦有決死之心”
“通令全軍,列陣迎敵隨我殺奴”
“殺奴”
隨著祖寬高高舉起手中的馬槊,策馬出陣。
環繞在他身側上千名遼東甲騎加入了戰場之中。
“殺奴”
伴隨著震天的呼喝聲,明軍右翼原本搖搖欲墜的防線竟然在頃刻之間已是穩定了下來。
祖寬一直以來都憋著一口氣,底下的軍卒又何嘗不是一直以來都憋著一口氣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哪一個普通的遼人不想要復土,不想要重回家鄉
遼東,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他們先祖的安息之地,也是他們從小長大的故鄉
右翼的變化沒有能夠逃過多爾袞的眼睛。
在經歷過了初期的試探之后,他的就已經是想好了方略,因此這才集中精銳進攻處于明軍右翼的祖寬部。
遼東的騎兵雖然戰力不差,但是他們的作戰意志薄弱,那些明軍將領太過于愛惜自己家丁,甚至比起各旗的旗主愛惜自己的旗丁。
一旦遭受的損失過重,他們便會快速的撤退,很少有拼死反擊的時候,
多爾袞的本意是從明軍的右翼打開缺口,而后一舉擊敗明軍的大部隊。
眼下情勢的變化確實超出了多爾袞的預料,原本一直不愿作戰的遼東軍竟突然奮勇了起來。
“通令諸軍,放緩攻勢,兩翼騎兵以消耗為主,前軍也以消耗為主,先行消耗明軍火藥彈丸,讓軍中的輔兵跟役上陣。”
“持我手令傳令各營,將之前營地之中抓捕俘虜過來填補空缺。”
一鼓作氣擊潰的明軍的計劃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現階段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穩住局面,徐徐圖之。
明軍的車營普遍缺乏主動進攻能力,只是防御效果卓著,沒有重型火炮難以攻破,強行進攻就算攻破損失也難以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