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囤兵,也不在必經道路之上,根本沒有多少的價值。
但是他卻唯獨忘了公樹臺這樣的地形,正是絕佳的炮兵陣地。
軍中沒有攜帶火炮的原因,使得多爾袞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公樹臺可以作為炮兵的陣地。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多爾袞看著南山的方向,一道一道的下達著軍令。
戰爭的天秤正一步步的向著明軍傾斜,一旦所有的火炮都運到了公樹臺。
當公樹臺上的火炮開始轟鳴之時,便是他布下的整個連營之勢告破之時。
多爾袞沒有將希望全部寄托在譚泰的身上。
多爾袞心中很清楚,公樹臺已失,想要奪回來,只怕是困難重重。
明軍籌謀良久,四面攻山,盡起大軍作為迷惑,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小。
而付出這么沉重代價,做出這么多的動作,都是為了奪取公樹臺。
那么必然也能夠預料他一定會派遣精銳奪臺,肯定是想好了應對之策。
現在他派遣軍兵前去奪臺,無疑是正中明軍下懷。
但明知如此,多爾袞卻仍然不得不下令調遣精兵前去奪山。
戰場之上,無論多小的勝機,都不能輕易的放棄。
不過多爾袞的心神此時已經從南山戰場之上飛離到了另外的一個地方。
雞蛋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面。
作為一軍的主將,多爾袞自熱也沒有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譚泰的身上。
現在他需要一個預案。
明軍從南山突破之后,應當如何應對的預案。
預案本來在戰前就應該定下,但是多爾袞并沒有制定任何的預案。
因為多爾袞從來就沒有想過他布下的連營之勢,能夠被明軍攻破。
賈莊、濟南的兩場的失利,只是戰略上的失利,并非是戰斗的失利。
野戰對敵,他們仍然是無往不利,幾無敗績。
數十年以來的勝績,使得九邊的明軍對于女真抱有極大的恐懼。
在戰場之上,這樣的心理往往能夠使得明軍甚至沒有戰斗的勇氣,進而演變成一潰千里之勢。
正如數千年前,曹劌所說的那句話。
夫戰,勇氣者也。
打仗,憑的是勇氣。
一支軍隊連對敵的勇氣都沒有,如何能夠取勝
那句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也正是因此而被故意放出,作為弱明之策。
只是有些話說得多了,不僅是明人信了,他們自己也信了。
正是因為心中的那一份輕視,所以多爾袞并沒有訂下任何的預案。
現在多爾袞需要一邊注意著整場戰局,一邊制定好明軍突破南山陣地之后的預案。
想要登上公樹臺一共只有兩條道路,南道和北道。
南道直通剛剛被攻下的第三座營壘,北道則是通往清軍設下的第四座營壘。
陳功就是在攻破了第三座營壘之后,通過第三座營壘,登南道而上公樹臺。
因此清軍的進攻也肯定是圍繞著這兩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