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跪奏禮畢,典禮隨著崇禎的離開也正式宣告結束。
當日,京師大慶
不僅內外兩城,甚至就連城外的饑民也被納入了慶典了范圍,粥棚之中的米粥不僅粘稠厚實,甚至還加上了一些肉沫。
大軍回撤不再打仗,每日消耗的糧米也因此節省了許多。
既然有了余糧,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城外的軍營也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酒肉糧米作為犒賞。
而陳望等人則是在獻俘典禮結束之后,被內官帶領著請入了紫禁城中,去宮中趕赴宴會。
光是學習禮儀,都是花費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眾人原先基本沒有進入皇宮的待遇,眼下被召入宮中赴宴,都是拘謹無比。
陳望本來心中沒有多少的緊張,但是因為眾人的影響,心緒也禁不住有些浮動。
哪怕是沉穩如同曹文詔,桀驁如同祖大樂,也是同樣面有異色,心血浮動。
這個時代便是這樣,皇帝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仍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就好像在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想法之中,皇帝應是圣明的。
國家不寧,社會動蕩,是因為有奸臣在蒙蔽皇帝,只要驅逐奸臣,圣明便可重開,天下又會重歸安定。
宴會之前,他們得到了召見的詔書。
內官帶領著他們進入了平臺。
而崇禎此時早已經是在平臺等待已久,親自接見。
陳望設想過和崇禎近距離見面的情況,本以為是會是在宴會之上,卻沒有想到是在平臺。
歷史上袁崇華、楊嗣昌、盧象升、孫傳庭等一眾重臣,都是在平臺面見崇禎。
到了平臺內中,陳望注意到了孫傳庭和陳新甲兩人已經是先他們一步,到了平臺內。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此前在太平寨有過幾面之緣的高起潛,此時也站在平臺之中。
陳望沒有再多看,按照內官教導的禮儀,跟著曹文詔等人一起俯身下拜。
一個十分溫和的聲音也隨之從上方傳了下來“眾愛卿請起,無需多禮。”
陳望跟隨著曹文詔等人一起站了起來,也看到了坐在上首的崇禎。
與陳望想象之中的崇禎不一樣,坐在上首的崇禎穿著赤紅色的皇帝常服,頭戴著翼善冠。
崇禎的身軀單薄,面色蒼白,這個時間崇禎應該只有二十八歲,正是年輕力壯之時。
但是陳望卻注意到,崇禎的兩鬢之間竟然都有些許的白發。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崇禎這么久以來掌控國家,局勢卻是每況愈下沒有好轉,心中的壓力只怕是重如萬鈞。
陳望微微垂首,沒有再去看崇禎。
來的路途之上,內官便已經向著他們傳達了大概會問起的事情,講述了流程。
這一次的召見并非是臨時起意,而是在宴會開始之前的一番慣例問候,以示天恩。
眾人起身之后,崇禎也如同內官所說,溫言嘉勉一番后,隨后賜下了一些珍貴的兵甲馬具。
這些賜予都是皇帝私人御賜,并非是公開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