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才如此的作態自然是得到了很多百姓的好感,竟然出現了爭相恐后主動投軍的的場面。
張獻忠當時在谷城的時候,將谷城的王家河為太平鎮,在鎮上設立關卡。
往來商隊運送的貨物一律征收一半充作養兵費用,但是和小民卻是平買平賣。
總兵搶掠征田也都是全部向著那些大戶地主征收。
而當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在谷城、房縣起事之后。
也并沒有再裹挾鄉民,也沒有再劫掠百姓,他們將矛頭一致對向了當地的官紳地主。
歷史上,李自成則是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
而那首“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也是從那時開始傳唱。
而后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張獻忠的目的,是為了拖垮我們。”
“拖垮”
胡知禮和陳功兩人微微一怔。
“就像當初在陜西、山西一樣。”
“四川確實多山,蜀道難行,降馬匹的作用降得很低。”
“但是乘馬仍然快過于人,各陣營兵步卒眾多,山高路遠還需要攜帶輜重,想要追上流寇,無異于是癡人說夢。”
“說到底,我們還是劣勢。”
陳望的目光停留在襄陽的位置之上。
先攻漢中府,做出入陜的態勢,使得明軍向著漢中府馳援。
但實際上真正要進攻的卻是四川。
川東軍兵換帥不久,而川東軍兵又有不少被調往了漢中府內,因此兵力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張獻忠領兵長驅直入四川腹地,采取以走致敵的策略,率軍南進,根本不與官兵正面交鋒,只要看到官兵到來就直接上馬逃竄。
因為人皆乘馬,快的時候一日夜竟然能連走數百里,官兵根本沒有辦法追趕。
半年之內長驅五六千里,幾乎走遍大半個蜀地。
最北到廣元、昭化,最南到瀘州、南溪。
最西至成都附近的諸州縣,最東至巫山、變門。
最后在楊嗣昌認定了其有占據四川的想法后。
張獻忠集結精銳,直接兵出四川。
當時六省的兵馬,不是處于四川的深山之間,就是在河南圍剿李自成。
襄陽以南,也只有荊門才有少許的兵馬。
張獻忠出川之后,一路所向披靡,一戰而下襄陽,徹底的瓦解了明軍的包圍網。
這便是歷史上張獻忠在谷城復起后一路轉戰的過程。
“四川是死地,但也是活地。”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