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衛營在孫應元和黃得功的帶領之下,與后金見仗未潰,而后南下連敗流寇,可以說是無愧于勇衛二字,此后歷戰戰績也同樣不俗。
隨同楊嗣昌南下的這些護衛,都是崇禎從勇衛營之中選出來的精銳,自然儀表不凡。
多年以來身居高位養成的氣勢,讓楊嗣昌哪怕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此時身穿戎裝亦是顯得威風凜凜。
楊嗣昌親至餞行的消息,聲勢頗為浩大,又人專人提醒,陳望自然是知曉的。
陳望乘馬領兵出營,至二十步的距離便先行下馬,而后一路步行,走到了楊嗣昌的面前。
“末將承蒙閣部信重以平賊將軍印信相托,今日又屈尊至此,為末將餞行。”
陳望面上做出一副激動的神色,下拜行禮,做慷慨激昂狀。
“此去漢中,必將攔截流寇宵小與府州之外,執獻、汝二賊獻于閣部帳下”
楊嗣昌上前了一步,伸出雙手扶起了陳望,溫言道。
“陳將軍赤心為國,漢中必將無憂。”
楊嗣昌看著陳望,心中不由升起一些的好感。
陳望說話言辭溫文有度,而且談吐不凡,不是那種大字不識的粗鄙武夫,而是文武兼備。
之所以打仗厲害,不僅是在于自身的勇武,更多是在于練兵有方。
那練兵之法,似乎是看了戚少保寫下的兩部兵書,從其找尋到的辦法。
楊嗣昌輕嘆了一聲,誠懇道。
“勤王事畢不久,未曾歇息多久便又使諸鎮南下進剿,千里跋涉一路勞頓,其中的艱辛圣上皆知。”
“奈何流寇不休,天下難靜,只能如此,還望陳將軍見諒。”
“閣部言重。”
陳望雙手抱拳,感慨道。
“奴賊入邊我等軍將俱有勤王之責,平定叛亂,也是我等武臣應盡之義務。”
楊嗣昌抬起手輕撫了一下胡須,看著神色堅定的陳望,心中不由的更加欣慰。
這一次北上勤王的營鎮眾多,但是唯有秦軍戰功最為斐然。
而秦軍之中,作戰最勇,獲功最多的,當屬漢中鎮。
勤王以來一直都是忠于國事,無怨無悔。
麾下營兵歷經多戰,傷亡過半,而沒有像遼鎮那樣存過著保全兵力的想法。
青山關大捷的塘報之上,筆墨占重最多的便是公樹臺之戰。
公樹臺之戰,陳望麾下的家丁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
這樣的武將,都不是忠臣,那還有什么樣的武將是忠臣
“圣上于平臺之上,得知陳將軍少時便已從軍,為國征戰,以致于至今都尚未婚配,所以特意讓我南下督師之時為陳將軍擇一良配。”
楊嗣昌雙手握著陳望的手,笑著說道。
“圣上將此事交托于我,我自然須要盡心盡力,只是不知道陳將軍喜歡何樣的女子,所以遲遲未有動作。”
陳望眼神微動,而后又很快的沉寂了下去。
在兩個月前,祖大弼跟他說了一件事。
從遼東傳來的消息,朝廷似乎想要接引他的家眷去往京師。
不過最后自然是沒有成功,是祖大壽找尋了一個借口暫時讓這件事不了了之。
現在楊嗣昌又說起他婚配的,恐怕更多的是為了在將來節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