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已經是武臣的巔峰,這一路來,戰功大多雖然都是他自己拼命取下的。
但是沒有曹文詔的招撫和提點,只怕早已經是在中道止步了。
陳望放下了茶杯,武將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候比文官要簡單的多。
僅僅是短短的一席話,陳望和曹變蛟之間存在的些許的隔閡便已經是消失無影。
“如何對付流寇,你的心里應該是早就有了方略吧。”
曹變蛟將手放在桌面上,身軀微傾,詢問道。
消除了隔閡,兩人之間的關系拉近了許多。
對于陳望,曹變蛟并沒有妒忌什么,更多的是敬佩。
青山關大捷,大漲諸鎮之士氣。
半個時辰的時間,連克三營。
而后的公樹臺血戰,他站在東山的高坡之上,用望遠鏡看的也是一清二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的局面沒有必勝的把握,我認為還是堅守的好。”
陳望搖了搖頭,現在這樣的局勢。
就算是能打過張獻忠,他都不會去打,更不用提眼下勝算不明的情況。
現在他手底下的兵馬并不多,滿打滿算不過兩萬多人。
川兵四個營,張令和陳一龍的兩個奇兵營,武聲華的援兵營,還有一營的土家族戰兵,一共一萬人。
陜兵有三個營,李國奇領的一個奇兵營,另外兩個游擊領的游兵營,共計五千兵馬。
曹變蛟麾下有兩千的騎兵,張二和黃龍兩人的游兵營,整編完后估計加起來也就三千。
陳望自己領的正兵營如今還沒有整編和補充,還是只有兩千人,留守漢中的老兵只有兩千三百多人,一共加起來才兩萬多。
各營戰力良莠不齊,陜西來的五千兵馬之中,能看的也就是李國奇的部隊,另外兩個游擊下轄的游兵營各項甚至都還不如張二和黃龍。
川兵能戰,但是武備并不好,西南氣候濕潤,盔甲不易保存。
因為國家近幾年來戰亂不休,大部分的武備都被調往北方,因此川兵能用的甲胄就很少了。
那些土家族的戰兵都是臨時被征召起來的,很多都沒有盔甲。
宣慰司下的武庫能夠備下的兵甲數量是有限制的,不允許備多。
有盔甲的部隊和沒有盔甲的部隊,戰力完全是兩碼事。
陳望感覺如果不算他麾下的部隊,只怕是陜兵和川兵之中的盔甲還沒有流寇的多。
“堅守嗎”
曹變蛟微微皺眉。
他不反對守關,青山關之戰強攻營壘,他麾下的家丁損失慘重,雖然孫傳庭確實給他挑選精兵補了回來。
但是調來的新兵,終究還是沒有原來的家丁的好用,實際上戰力還是受到了很多的影響。
“我們一味堅守,楊閣部那邊恐怕不好交代啊。”
曹變蛟感覺有些為難,東線那邊接連受挫,楊嗣昌多半會催促他們展開攻勢以緩解壓力。
“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