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川軍將校陸續站起了身來。
“楊閣部命我鎮守漢中府,不得容許流寇西入陜西,為將者,自然是只能奉命行事。”
陳望三言兩語,便已經是將肩膀上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又將楊嗣昌的命令搬出來,并說明自己已經將張獻忠和羅汝才可能進入川東的消息告訴了楊嗣昌。
陳望說的句句屬實,就算是去查證,查出來的也確實如此。
四川雖然可以救,但是要救四川,之后的變數太大,而陳望所要付出的代價也同樣巨大。
歷史上楊嗣昌之所以想要用賀人龍來替代左良玉,正是因為左良玉三番幾次的提出了和楊嗣昌相對的意見。
雖然最后的戰果確實是證明了左良玉的正確,但是楊嗣昌還是因此心懷不滿。
楊嗣昌性情褊狹,無有多少容人之量,極端心狠手辣。
這一點從楊嗣昌和盧象升之間的爭斗就可以看得出來。
明末之時的黨爭雖然兇悍,但是一般都是點到為止,讓一方丟官免職便罷。
但是楊嗣昌針對盧象升所使用的所有手段,都是想讓其成為導致戊寅之變戰敗的替罪羊,逼著盧象升往絕路之上而走。
“如今白土關外流寇已潰,漢中府防務壓力減輕,我已經派遣快馬回稟楊閣部此間戰報,重新調遣你們返回川東守備。”
張獻忠此番入川后,造成的破壞不小,陳望提前說了這些話正是因為知曉之后將要發生的事情。
如果此事不處理妥當,到時候一眾川將因此心生怨恨,等到入蜀之時,這些怨恨必然會在某一日爆發出來。
張獻忠就是因為在第一次入川之時造成的破壞太重,以致于第二次入川之后,遭到了當時四川各地勢力的瘋狂反撲。
有張獻忠的前車之鑒在前,陳望自然是不想重復舊事。
說出這一番話自然是為了博取一眾川軍將校的好感。
“將軍高義,這些時日是我等誤解將軍了。”
陳一龍最先走了上來,本來這些時日他的心中積攢著不少對于陳望的怨言。
但是眼下這些怨言也隨著這一場大勝,還有陳望所說的話煙消云散。
“關外流寇已經退散,東線大軍就在房縣,快馬來回不需要多少的時間,最快晚間便能夠收到回報,明日清晨你們就能領兵南下返回四川。”
現在張獻忠領著一眾精騎星夜奔馳只怕是已經入川。
川東的失陷已經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一切都已經是來不及了
二十六日的晚間。
陳望派去的報捷信使快馬加鞭,在竹山縣東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駐扎在郊野的東線明軍。
領兵的是左良玉麾下的游擊劉士杰。
劉士節收到了來自白土關的消息,自然是不敢怠慢,當下便派出十數名家丁護衛著信使往東繼續而行。
此時的楊嗣昌帶領著勇衛營的兵馬,正屯駐與房縣的西郊。
等到楊嗣昌收到消息之時已經是第二日的凌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