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眼眉微挑,康瑞武適時的靠近了些許,言道。
“我看陳帥剛剛倚在窗邊聽著外面的樂曲,所以特地將其請來表演一二。”
陳望向后傾了傾身軀,靠在了椅背之上,沒有拒絕康瑞武的提議。
鄖陽衛轄區廣大,職權頗重,康瑞武又是這鄖陽府城內的地頭蛇,日后用得著康瑞武的事情并不少。
康瑞武看到陳望的神色,當下笑容更甚,同時向著入閣的兩人使了一個眼神,笑道。
“這兩位是錦繡樓中新進的清倌人,皆是清清白白的人,又極善舞樂。”
在康瑞武的示意之下,歌舞聲在閣樓之間緩緩響起。
陳望靠坐在座椅之上靜靜的觀賞著眼前的舞樂,胡知禮坐在陳望的左側,眼神只有在最初的時刻放在了那兩名的女子的身上,而后便移到了別處。
他的身軀仍舊維持著緊繃的狀態,腰間的雁翎刀就掛在座椅的扶手處,輕輕一撈便能抓住。
這是胡知禮多年以來當家丁養出來的習慣,無論身在何處,武器都要處于能夠立刻拿到的地方。
琵琶聲先緩后急,正應了琵琶行中所描寫的一切。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其實和胡知禮一樣,陳望的心神也并沒有放在眼前的舞樂之上。
區別只是胡知禮在意的是周圍安全與否,想的是軍法處的諸事。
而陳望想的卻是關于軍隊的事務。
他自己統領軍隊,能夠清晰的感覺軍中的情況和氣氛變化。
在長時間的征戰和行軍之時,軍隊的士氣難以避免的會遭遇到下降。
長時間的背井離鄉,長時間的疲憊和勞累,長時間的不自由,這些都是導致軍隊士氣下降的原因。
所以一直以來,陳望都盡可能的消除不利的因素,來以此提升麾下部隊的士氣,但是大部分的措施效果都極為有限。
在初建軍的時候,陳望便在軍中召開訴苦會。
而后歷次征兵,訴苦會都已經成為了常例。
正是因為訴苦會的原因,漢中軍的軍卒彼此之間的關系才會如此的緊密。
訴苦會的召開使得他們逐漸開始凝聚在一起,同樣凄苦的遭遇使得他們開始團結了起來。
軍法處的宣講,讓他們知曉在面對不公時應當抗爭,應該舉起手中的武器,而非是低下頭顱,屈下膝蓋。
只有手握著刀劍才能打敗豺狼,才能夠不被人欺辱。
在漢陰之時,那首唱響的凱歌,還有軍法處的宣講,開始慢慢的改變著軍中的風氣。
那首奏響的凱歌,讓軍中的很多人,第一次有了保家衛國,救濟斯民的想法。
而后戊寅之變的爆發,他們每到一地便受到一地熱烈的歡迎。
濟南之圍解除之后,濟南城中眾多百姓出城相送,真正的簞食壺漿送迎王師,最遠的甚至送著他們出了近二十余里的地。
在北京城中,他們一路從永定門經由正陽門一路入城,沿途一應京師的百姓皆是向著他們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