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這邊無將可用,所以第一時間便是檄調曹變蛟領兵趕來。
楊嗣昌聞言神色稍緩,宦海沉浮多年,讓楊嗣昌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之所以如今失態,實在是因為進剿過于不力,左良玉和祖大弼連他的號令都敢不尊,與在朝之時落差實在是過于巨大。
曹變蛟是曹文詔的侄兒,楊嗣昌和曹文詔之間的關系匪淺,借助曹變蛟之勢,多少也能夠壓制一下左良玉和祖大弼。
“甫光神情自若,想必是已有成竹在胸。”
楊嗣昌重新恢復冷靜,他看著身側的葉官明,再無沒有半分的情緒波動。
“不敢欺瞞明公,如今時局還并非到不可收拾之地步,學生確實已有破局之法。”
葉官明恭恭敬敬的躬身應答。
“明公如今所慮不過兩點。”
“一是楊世恩、羅安邦兵敗身亡,影響沉重,進剿多月收效不大,為朝廷諸臣攻訐,因此而受皇上所疏遠。”
楊嗣昌點了點頭,他最大的憂慮還是在于北方的朝廷之中。
崇禎最恨結黨,因此楊嗣昌也沒有加入任何的黨派。
雖然楊嗣昌也有一些嫡系,但在朝廷之中其實還是勢單力孤。
戊寅之變時,因為清軍的肆虐,當時朝廷攻訐他的奏疏便若雪花一般。
現在南方進剿的失利,必然也會引起朝中一直對于抱有敵意的大臣不斷的攻訐。
“明公其實并不需要憂慮此事。”
葉官明再度上前了一步,沉聲道。
“楊世恩、羅安邦兵敗身亡,但是,檄調楊世恩、羅安邦兩人馳援夷陵之令,是由楚撫方孔炤所發,而非明公。”
明時稱呼一地之巡撫,通常不稱呼所省份之名,而是用其地的所省份的單字直稱。
湖廣便稱楚撫,陜西便稱秦撫,而河南則是稱豫撫。
“明公收到塘報之后,第一時間便是傳令召還,并派遣左、祖兩鎮營兵前去接應,及時做出了補救此事,就和羅汝才竄入荊州府一樣,和明公并無太大的關系”
葉官明沒有說完,在最后的關頭停下了言語。
楊嗣昌眼神微凝,他何等的聰明,若是不聰明怎么可能一路平步青云,只是一瞬間便已經是想通了關竅。
楊世恩、羅安邦兵敗的責任,確實不需要他來承擔,這一件事完全可以推到方孔炤的身上,而且也確實是方孔炤發的軍令。
同時還可以借此打擊四川巡撫邵捷春,指責其不尊號令,放任流寇竄逃,一舉兩得,一石二鳥。
葉官明看到楊嗣昌的眼神神采閃爍,便知道楊嗣昌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當下才繼續說道。
“明公南下督師,不過兩月時間,卻已擒斬小秦王白貴、托天王常國安,這些都是明公運籌之功勞,怎么算是收效甚微。”
“朝廷的攻訐明公更加不需要在意,攻訐越多,明公閣臣督撫之位便越發的穩固,皇上也會因此更加的信重。”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楊嗣昌此時也已經回過了味來。
越多的官員彈劾攻訐他,便越能夠坐實他孤臣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