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萬民軍的士氣確實降低不少,但是李巖還是穩住了萬民軍的軍心。
后續發起的進攻,也證實了李巖仍舊是穩定掌控著麾下的萬民軍。
萬民軍此次撤退,雖然在剛開始稍微有些混亂,但是沒有花費多少的時間便調整了過來,開始有條不紊的撤退。
萬民軍的陣勢不亂,隊列齊整,旗鼓有序,專門負責殿后的部隊也是全神戒備。
這個時候出城追擊,絕對討不到太大的好處。
陳望最初的目的就是,解除了開封之圍,獲取更大的權柄和更大的自主權。
而現在目的已經達到,就更加沒有必要畫蛇添足,平白消耗了。
陳望麾下的兵馬并不多,騎兵就更少,可以說個個都是寶貝,折損在這里,并不合算。
陳望這樣的決斷,也并沒有讓任何的人覺得不對。
高名衡甚至在收到萬民軍撤圍的消息后,特地前來會見陳望,向陳望表明窮寇勿追,保全開封當為第一要務。
陳望本來就不打算追擊,高名衡又特地前來吩咐,自然是借坡下驢,答應了高名衡的要求。
陳望的這一表現,讓高名衡更是合意。
畢竟現在有太多驕縱的將校難以節制,陳望如今麾下兵強馬壯,又是楊嗣昌一脈的人,還受皇上信重。
若是不聽指揮,其實高名衡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取制約。
不過陳望一直以來都對他極為恭敬,很多時候下達命令,都會向他先行稟報。
這些舉動無疑是讓高名衡感受了極大的尊重。
因此對于陳望,高名衡的態度也是越發和藹。
朝廷的詔令是在襲擊戰的第七日送到開封的。
開封到北京來回近三千里,軍情如火,沿路皆是八百里加急。
詔令傳達,由高名衡代領河南巡撫,主持進剿事務,陳永福帶領河南總兵。
而陳望則是受命暫時統管河南各鎮兵馬,全力追繳萬賊軍殘部。
第一封詔令并沒有任何的封賞,只是職權更替,接任理事。
每一場大戰結束,封賞基本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降下,畢竟如何封賞,需要仔細商議。
但是有些事情確實需要著急。
河南如今軍情如火,局勢惡劣,必須要立即有人接替。
封賞,陳望并不在乎。
反正對于他的封賞多半就是些許的金銀,什么賜服、榮銜,珠寶布匹。
陳望在乎的是手中的職權。
在第一封傳下的詔令之中,讓陳望最為在意的,并非是那個暫時統管河南各鎮兵馬的權限,而是其中一行有些不起眼的小字。
“編練新兵,恢復各鎮戰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