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總鎮這句話,下次他們兩人見到我,不至于再是愁眉苦臉了。”
之前在漢中鎮時,胡知義分管財政。
當時漢中鎮的財政情況很是窘迫,因此很多時候都需要精打細算。
錢甚至都還沒有入庫,便已經有了支出的安排。
王元康和唐世平兩人,一人分管民政,一人分管軍務,一直都在找胡知義要錢。
每天一見面就是先訴苦,然后打感情牌,再就是不斷的要錢。
二十多萬的金銀,足以解決漢中鎮如今發展的所有的困局。
漢中軍器局可以招募更多的工匠,可以獲得更好的器械,可以開足馬力瘋狂的制作銃槍和盔甲。
一桿海誓銃要耗銀七兩,七成的金銀就是十四萬兩,若是全部用來打制海試銃,足以打制出兩萬桿海誓銃。
兩萬桿海誓銃,完全可以讓整個漢中鎮上下的營兵,還有漢中衛的衛軍全部完成換裝。
更多的水利措施,能夠給各處的衛所和屯田帶來更強的抗災能力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漢中鎮如今是陳望的基業所在,也是陳望如今控制力最強的地方,在發展方面優先級自然也是最高。
“哈哈哈哈。”
陳望也是同樣笑了起來。
“放心,以后財政由知禮負責,你安心領兵打仗就好。”
術業有專攻,當初讓胡知義分管財政,也是因為實在無人可用。
現在成為了一鎮的總兵,狀況比起還是參將的時候無疑要好得多。
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不盡如人意。
陳望如今手底下的讀書人,一共只有四五名秀才,其中一名秀才還不務正業,不愿意在鎮中管理民政。
而是跑到了軍中來,那名秀才的能力不俗,一路上立了不少的戰功,現在在軍中任做千總。
至于舉人、進士這這些,自然是不可能在陳望這樣的武臣的手底下的當差。
畢竟現在還是崇禎十三年,還不是崇禎十七年,更不是隆武、永歷時期。
好在隨著衛所制度的崩壞,內地的衛承平日久,沒有多少作戰的能力。
衛所的軍官們掌管屯田,賣賣這些時間,比起操練、作戰的時間更多。
用這些衛所的軍官,陳望勉強是在漢中衛搭起了一套還算可行的理政機構。
伴隨著低沉的鼓號之聲,校場之上一眾新軍也是隨著鼓號的落下而解散,返回了各自的軍營。
“馬遠山他們現在到什么地方”
陳望注視著校場之上正在解散的新軍,向著胡知義詢問道。
這段時間他的心神都在訓練新軍,整頓軍務,還有應付高名衡上面。
其余的事情全都是讓胡知義在幫忙關注。
“萬民軍在各地都有暗探,陳永福這邊領兵離去,李巖應該要不了多久就會知道。”
胡知義微一回憶,很快便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