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的威信伴隨著連番的失利而逐漸丟失殆盡。
多年的苛責,畸形的地位,使得武將紛紛離心離德。
天災連綿,不見中止的信號。
民變加劇,愈演愈烈。
楊嗣昌之前種下的苦果,飲下的鴆酒,也終究將要釀成災難。
山雨欲來風滿樓。
楊嗣昌身死之后,南國的局勢即將徹底的走向崩壞。
左良玉的事情,警醒了南國大半軍將的眼睛。
亂世風云起四方,有兵方是草頭王。
數檄不至,朝廷竟不懲罰,反而還溫言寬慰,加餉加賞。
南國眾將,已是離心離德
“總鎮,接下來,我們怎么辦”
趙懷良站在陳望的身側,同樣看著遠方離去的船只,問道。
“怎么辦”
陳望雙目微凝,抬起了頭,目光越過了寬闊的漢水,看向遠處的襄陽城。
“對于我們來說,現在最好的選擇,其實只有一個。”
“什么選擇”
“什么也不做。”
“什么也不做”
“對。”
陳望雙手按著身前的欄桿。
“監察所送來的情報,你昨天應該也都看到了吧”
趙懷良點了點頭。
監察所如今的勢力范圍,主要是在漢中、鄖陽兩府兩地,這兩地的監察所的掌控最為有力。
除此之外,監察所的勢力范圍,還向襄陽、西安、夔州、南陽四府之地蔓延。
并在陳望望領兵進入河南之后,向著河南府、汝州府、開封府逐漸延申。
襄陽城中,也有監察所的據點在。
在昨天的晚上,襄陽城內的監察役趁著夜色,將城中的消息傳遞了出來。
張獻忠效仿李巖開倉賑災,發銀征兵,襄陽城外因為災荒的原因本就云集著不少的災民。
張獻忠此舉瞬間便贏得這些災民的擁護,僅僅兩日的時間,便已經是募得軍兵三萬余人,勢力隨之向上暴漲而去。
“襄陽城易守難攻,地勢險要,城中火器極多,軍械足以武裝萬人,張獻忠如今又得到大量的壯丁補充,強攻襄陽得不償失。”
現在和張獻忠作戰,并沒有任何的好處。
強攻襄陽,雖然能夠攻下,但是必然損兵折將。
就算是打下了襄陽,也沒有辦法占據襄陽。
現在還是崇禎十三年,還不是崇禎十七年,明廷還沒有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現在還不是時候。”
陳望很清楚現在的情況,他很有耐心。
“鄖陽府內的兵馬現在在什么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