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的騎兵營,陳望準備將其作為近衛營,由他親自統領,趙懷良作為副手,協助統管。
正兵營以步兵為主,也是陳望親自統管,胡知義作為中軍游擊,協助統管。
將軍權牢牢的握在手中,這一點很重要。
現在陳望的手中實際上有一騎一步,近衛騎兵營三千,正兵營除去了被調出的騎兵,還有五千人。
兩營的兵馬,共計八千人,直接受陳望管制。
加上新編的近衛騎兵營和新練的一營。
現在的漢中鎮實際不止是五營,而是七營。
七營共計兩萬兩千人,還有漢中府內的九千衛軍,共計三萬一千余人。
這就是他現在的基本盤。
陳望掃視著文書上關于各營的記載,心中也有了定計。
“軍器局那邊的情況如何”
依照現在的情況,三萬多的人數已經是足夠應付后續的情況,人數再多,就不好隱藏,也不好管理了,而且花銷也會隨之而增加。
雖然從河南得來的大量的銀錢,暫時緩解了燃眉之急。
但現在的開支比起收入還是要多出一些,坐吃山空并不可行。
而且無節制的擴張軍隊的數量,不去注重質量,無疑是取禍之道。
武備的好壞至關重要,是影響著軍隊戰力的重要因素。
人數是一方面,武備也是一方面。
這么多的兵馬,武備如果跟不上,戰力再強也強不到哪里去。
“我記得今年二月的時候,唐世平傳來消息,說是已經可以用水力打制盔甲,制作甲片”
陳望將文書放在桌面之上,按著文書轉頭詢問陳功。
“大哥記得不差,薄先生將大哥說的水力鍛錘已經是完善好了,軍器局的盔甲廠內修了不少的水力鍛錘。”
“原先制作明甲一副需要九十個工,現在做一副甲只要四十工,足足減了一半多。”
軍器局的事情向來都是重中之重。
在漢中府時,陳功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軍器局里,對于軍器局內的情況自然是再清楚不過。
一個工就是指一個工人忙碌一天,九十個工一副甲的意思,就是指制作一副甲胄需要一名工人工作九十天。
如果多個工人同時制作,自然是會完成的更快,但是所用的工是不變的。
因此一般在說制作時間的時候,都是說多少的工。
“不過大哥說的那種,要一次性沖壓做出的那種胸甲,薄先生說還需要一些時日改進和完善。”
對于漢中衛軍器局的投入,可以說是如今陳望領下最大的一筆開支。
如今的漢中衛軍器局的體量早已經不是最初的時候可以比擬,工匠的總人數原來的兩百余人變成現在的一千余人。
隨著規模的日漸擴大,原先的制度也不再適用。
現在的軍器局已經是被分成了三廠武器、甲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