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中早有腹稿,但是陳望還是假做思索。
在沉默了許久,觀察了很長一段沙盤上的布置之后,陳望最后才出言打破了帳中的沉寂。
“若是依末將看來,現在立刻派遣一部精騎奔馳往北,只要能夠重新奪回宿州,后續再重新圍住徐州,便可重新打通糧道。”
“萬賊軍此時偷襲得手,剛剛攻陷宿州正值最為放松之際,決計無法料到我軍折返一擊。”
宿州是徐州與鳳陽一線,最為至關重要的據點。
只要占據了宿州,便能有了保障,一個能夠確保在最壞的結果下,在大軍兵敗,能夠安全撤回河南的保障。
李巖想要的,是圍點打援,不僅要吃掉鳳陽的明軍,還要擊潰援剿的兵馬。
但是陳望怎么會讓李巖真正的如愿。
從鳳陽之戰的一開始,陳望的目的從始至終只有一個。
那就是讓萬民軍能夠完成最初的戰略目標——一舉殲滅南直隸明軍的主力。
也僅僅只有這一個目的。
援剿兵馬不能損失太大,不能如同歷史上一般,潰亡大半。
孫傳庭還不能死。
多年的經營和籌謀,使得陳望已經換取了孫傳庭的信任,穩定了自己的勢力。
若是再度換帥,一切又都不可預測。
孫傳庭麾下的兵馬所領的兵馬人數雖然還有不少,但是大多都是殘兵敗將,以及歸降的流民,戰力堪憂。
這一點,從鳳陽戰場上的推進速度就可以看出來。
孫傳庭練兵從嚴,賞罰分明,又借著連戰連捷的影響,使得大軍能夠保持一個高昂的士氣。
但是這些情況,在缺餉短糧的影響之下根本就長久不了。
這一次南下援剿,陳望麾下的漢中軍一直以來都是真正的主力。
虛實已經被陳望探查的清清楚楚。
保留援剿兵馬,并不會影響大局的走向。
鳳陽城中的明軍一旦覆滅,萬民軍的聲威將會徹底達到巔峰,足以橫掃整個東南!
鳳陽城內的糧食已經見底,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實。
不久之后,城內的明軍也將會去做最后的一搏。
按照鳳陽封閉前最后送來的書信。
鳳陽城內的明軍將會在糧食還剩下十日的時候,燃起烽火,出城突圍,希望援軍能夠在同時進攻,里應外合。
如果選擇回師宿州,那么便代表著,放棄援助鳳陽的計劃。
鳳陽城內的守軍,能否突圍,將會全部依靠他們自己……
陳望緩緩將計劃說完,而后將目光投向了孫傳庭。
中軍帳內,所有人的目光也就都集中在了孫傳庭的身上。
只要孫傳庭點頭。
所有的一切,都將沿著陳望規劃的路線前行……
中軍帳內,靜得可怕。
所有的人,都在等著孫傳庭的決定。
……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大威為偏裨,最有聲。及為大帥,值賊勢益張,所將止數千人,不能大有所挫。然身經數十戰,卒死王事,論者賢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