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恂輕嘆了一聲。
他不通軍務,朝廷委任作為總理的原因,他很清楚。
南下督師,一來便遇到如此的境況。
現在,他即將要成為第一位被叛軍所殺死的總理。
東南局勢崩潰,就在眼前,罪責在他。
自己在身后的名聲,應當是不堪之極。
“城內有人開門投降,萬民軍已經殺入鳳陽城。”
有親衛從山下走來,帶來了城中的消息。
侯恂回望南面,只見鳳陽城內,火光熊熊。
無數條火龍正從四面八方,向著鳳陽城內挺進而去。
喊殺聲隱隱約約,自山下傳播而來。
侯恂心中嘆息,他知道作為總理,哪怕是深陷絕境,也不能輕言放棄。
應當指揮大軍奮戰到最后一刻,直至戰死沙場。
如果他能夠節制三軍的話,他一定會這么做。
但是實際上他根本節制不了城中的軍隊。
甚至,投降也是侯恂的默許。
城中軍隊,欠餉日久,彈盡糧絕,城外圍師數重,大軍壓境。
底下的兵將們能夠堅持到現在才投降,已經是殊為不易。
“諸位。”
侯恂注視著還沒有離開的將校。
他的神色嚴肅,緩緩抱拳的向著幾人行了一禮。
“保重。”
“總理,保重。”
沒有多余的言語,只有一句保重。
望臺之上,所有留下的將校們半跪于地,向著侯恂鄭重的行了一禮。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
戌初一刻(1915)
鳳陽城失,一萬三千余名守城明軍投降。
盛家山、日精峰、萬歲山等三山一萬六千余名明軍也隨之投降,
亥正一刻(2215)
鳳凰山腰大營告破,兩千守山明軍與山共亡。
亥正兩刻。
萬民軍攻破鳳凰山頂大營。
殘存守營明軍彼此攙扶,最終退至中軍臺。
有人點燃周遭引火之物。
鳳凰山頂大營隨之燃起大火,隔斷了萬民軍的攻勢。
南國總理侯詢于中軍臺上自刎就義。
一眾親從也是相繼自盡就義。
風助火勢,頃刻之間,大火已經席卷大營各處。
萬民軍退出大營,直到大火燃盡,才重新得入廢墟之中。
戰后共收斂尸首兩百三十七具。
崇禎十四年。
正月二十一日。
子時。
鳳陽之役。
幕落。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