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司所有因病傷亡者,視同犧牲,皆追封以烈士之名,撫恤與戰兵相同。”n
“由鎮下養育子嗣長大,無有子嗣者,從孤兒之中挑選合適人選繼承姓氏。”n
那白紙黑字上冷冰冰的文字,曾經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n
潛伏在各個地方情報司的干事,他們與前線浴血奮戰的士兵們一樣,都是在奮戰,只是戰場不同。n
等到真正的進入戰時,各處的情報司將會時刻處在威脅之中。n
一旦事泄,身死都只是最好的結局,更多的會是生不如死……n
陳望對于這些抱著一腔熱血,一路跟隨著他身后的人,從來都不會薄待。n
“參謀處內參謀根據此前疫病傳播速度推斷,到明年年初之時,疫病恐怕會蔓延大半個山東,北直隸的保定府和河間府將會成為疫區。”n
陳望皺眉掃視著沙盤,參謀處的推斷沒有錯誤。n
在他的記憶之中,明末的這場瘟疫正是在今年蔓延到這些地區。n
不過現在還只是這場瘟疫的開端,還在蓄勢待發的階段,遠沒有到徹底爆發之時。n
直到崇禎十六年,這場瘟疫將會達到巔峰。n
歷史上這一場巨大的瘟疫甚至還蔓延過了黃河,波及到了南直隸、甚至影響了浙江。n
《瘟疫論》中記載崇禎辛已(1641年),疫氣流行,山東、浙省、南北兩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闔門傳染。n
陳望沉吟可片刻,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人。n
“傳令,河南、山東、南北直隸、陜西五省情報司,分散力量去找一個人。”n
“一個人?”n
胡知禮皺了皺眉。n
“對,一個人。”n
陳望的目光從沙盤之上緩緩掠過。n
“除了五省的情報司外,江蘇也派人去找。”n
“此人名叫名叫吳有性,字又可,號淡齋,是江蘇吳縣人,可以先派人去江蘇吳縣打聽去去向。”n
明末這場瘟疫影響重大,波及甚廣,患者甚多,n
由于醫家當時用一般治療外感病的方法,或則是根據漢時張仲景所寫的《傷寒雜病論》這樣的古籍,以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n
但是這一次的瘟疫并非是傷寒,而是鼠疫,因此用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往往無效,甚至反而導致病情加重。n
鼠疫傳播極快,致死率極高,很多醫生郎中在最開始的時候便因為收治病患而死,更是加劇了疫病的傳播。n
當時唯一發現這場瘟疫與眾不同,并提出了解決之法的醫生,就是吳又可。n
吳又可根據當時的瘟疫情況,寫成了《溫疫論》,又根據情況拿出了治療的方法。n
吳又可總結了這場瘟疫的經驗,認為瘟疫和邪氣侵犯人體的途徑不同,當是從口鼻而入,其侵犯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由口鼻侵入,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間,將其稱為膜原。n
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達原理論,在臨床治療得到很好的效果反饋。n
如何防治鼠疫,陳望清楚,但是如何治療鼠疫,卻是必須要吳又可來。n
若是能夠找到吳又可,一旦瘟疫真的波及過黃河,好歹還有最后的手段。n
“找到之后,將其請到開封府去。”n
陳望偏過頭,看向胡知禮,再三叮囑道。n
“記住,是‘請’,不要用強,一定不要用強,重金利誘也罷,三顧茅廬也罷,就是不要用強。”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