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望在這里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李巖所拿的火銃正是他鎮下列裝的海誓銃。n
“軍械局那邊怎么說?”n
軍械局,是李巖設置在鳳陽的軍工廠。n
在攻下鳳陽完成了割據之后,李巖便改革軍器局,試制自生火銃,將統治范圍所有的工匠都召集到了鳳陽內城中,專門來為萬民軍打制兵器。n
“軍械局幾經整改,如今倒是能夠勉強仿制出海誓銃。”n
袁時中就坐在馬守應的旁側,聽到李巖詢問,當下回答道。n
“但是海誓銃這樣的自生火銃,所用簧片對于材質要求極高,點火率很低,這一點不如普通火銃多矣。”n
這些時日的交戰,雖然一直以來失利都是他們。n
但是也不是全然沒有收獲。n
此前幾次和漢中軍的交鋒,都是正面大規模的交鋒,每一次他們都以失敗告終,沒有一次能夠擊敗過漢中軍。n
因此對于漢中軍中列裝的海誓銃根本一無所知。n
而這一次,多數的交鋒都發生在漢中軍的補給線上,所以多少還是繳獲了一些海誓銃。n
有了仿制對象,很多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n
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技術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不容易攻克。n
“軍械局正在想辦法解決這一難題,還有就是銃刺的問題,軍械局制作的銃刺的強度不夠,常常容易折斷,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n
李巖看著手中恍若工藝品一般的海誓銃,刺刀倒映出冷森森的寒芒倒入李巖的心中,也讓李巖的一顆心越發的冰冷。n
漢中軍的甲堅刃利、火器犀利,勝他們數倍。n
正面交鋒幾乎沒有半點的勝算。n
這些時日漢中軍進攻鳳陽城,借助著火炮,根本不給他們半分的機會。n
昨日晚間塘馬回報,漢中鎮的援軍已經抵達了鳳陽西面的懷遠城。n
漢中鎮的援軍共有四營兵馬,超過一萬兩千人,皆是打著漢中鎮的旗號。n
塘馬拼死送回來的情報,顯示這些兵馬都是漢中衛的衛軍。n
但是誰家的一個衛的衛軍正兵能夠有四個營一萬兩千人。n
而且誰家的衛軍裝備比九邊營鎮的戰兵穿戴的還好,更不用提送來的情報稟報。n
這支衛軍同樣列裝著海誓銃,有七成以上的軍兵都是銃兵。n
如何應對這樣的部隊,李巖真是毫無半點頭緒。n
正面交鋒,漢中軍的火力從遠至今一直覆蓋而來,很多時候還沒有抵近一半的路程,各軍便已經損失頗大,士氣同樣也損耗極重,往往已經趨于崩潰。n
而若是不沖鋒,漢中軍又有大量的火炮,可以遠距離完成打擊。n
沖也不是,戰也不是,根本就沒有辦法。n
就算真的抵近了,漢中軍還有一支幾乎武裝到牙齒的重甲部隊。n
當真是……n
難越關山……n
李巖的心中不由的再度感到一陣挫敗。n
陳望完全預料了他的手段。n
其實這也才合理。n
陳望征戰多年,先隨曹文詔、后跟洪承疇,此后又在孫傳庭、楊嗣昌的麾下任為大將,統鎮一方。n
至今已經贏取大捷十數場,所向之境無不披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