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劉國能真的跟著張獻忠造反了,只怕是和羅汝才現在淪落到一樣的下場。n
“張獻忠性格狡詐,為人反復,元帥與其圖謀,可要小心謹慎啊”n
亂世王藺養成神色凝重,諫言道。n
革里眼賀一龍同樣臉色不好,勸道。n
“張獻忠為人嗜殺,惡聲狼藉,我萬民軍紀律嚴明、與民為善,元帥做事還請三思。”n
“此番索要錢糧,元帥萬萬不可給予,否則張獻忠必然更加貪婪,不斷索求更多。”n
李巖的目光從帳中的眾人身上緩緩掠過。n
眾人的勸諫很直白,都不贊同他一開始提出的方略——聯盟。n
“我知道你們想說什么。”n
“一味的仁義,在亂世之中,不叫仁義,而是叫做懦弱。”n
“我清楚。”n
李巖目光沉著。n
“張獻忠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其人狼子野心,真心與其為謀有害無益。”n
李巖離開座位,邁步上前,走到大帳的中央沉聲道。n
“但如今官兵勢大,唯有聯盟方有抗衡一二。”n
作為萬民軍的領袖,李巖怎么會對張獻忠不了解。n
李巖不僅了解陳望,還了解張獻忠和李自成,就是對于遼東的清廷也有所了解。n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n
想要逐鹿天下,不了解敵人無異于取死之道。n
“張獻忠既然要錢糧,那就給他錢糧。”n
“他要兩萬石軍糧,給他三萬石軍糧。”n
“他要二十萬兩白銀犒軍,就給他三十萬兩白銀犒軍。”n
李巖的聲音平靜,但是眾人聽在耳中卻是能夠聽到其中有一絲不明的意味。n
“傳告給張獻忠。”n
李巖指著指案桌上的紙筆,坐在一旁負責記錄的文吏當下換了一張紙,重新拿起了筆。n
“明失其鹿,神器黯淡,天下大亂將至。”n
“朝廷昏弱無能,外虜為禍中原,崩潰只在旦夕。”n
“如今南國最強之地,不在左良玉、不在盧象升、而在于漢中鎮,在于陳望。”n
“屯田湖廣以為糧倉,控漢中以窺川陜、據河洛而望天下,驅策我等為其前驅,以削明廷之力,坐收漁翁之利,欲履竊國之志!”n
“漢中鎮兵強馬壯,皆百戰之師,難以力敵,先陷徐州、后克宿州,如今鳳陽地方在其兵鋒之下也已危在旦夕。”n
“陳望逼迫日益急切,我等此刻若還不精誠合作,便有滅亡之險。”n
李巖走到了案桌的近前,目視著不斷落下的筆墨,繼續道。n
“陳望云集重兵,備以萬全,以攻鳳陽,實難守衛。”n
“正面相斗,勝算渺茫,唯有合兵南下攻克南京方有一線生機。”n
“否則一旦陷入南北兩面夾擊之下,滅亡只在旦夕之間。”n
李巖轉動目光,看向旁側輿圖之上的南京,冷聲道。n
“敬請承天應運文武大元帥,會盟于江浦,共圖……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