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南京所在的地方其實是丘陵地區,并不是一馬平川的平原。n
明初之時南京作為首都,城防自然是重中之重。n
南京城除了西北方向是長江之外,東面南面和北面都是山地。n
因此在南京擴建之時,朱元璋下旨意,根據南京周邊的山川走勢修建了南京成的城墻。n
又根據城防的需要,修建了周長長達60公里的外郭城,把南京主要的制高點囊括了進去。n
時代已經不同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越來越遠,若是架設在這些制高點上,便可以越過城墻直接威脅南京的城內。n
所以為了城防的需要,必須要在外城修建一條城墻。n
南京城墻普遍在十四米以上,最高處可達二十四米,外郭城墻的高度大致在八到十米。n
城墻共有有垛口萬余處,箭樓碉堡兩百余座。n
除了北京城外,南京的城防可以說是最為繁多最為緊密的。n
只是……n
城防的多寡、城墻的高低、城墻的厚薄和城池守備難度并不成正比。n
南京和鳳陽一樣,并不是一座堅城。n
當敵人越過長江之時,南京實際上差不多也淪陷在了敵手。n
漫長的城墻,意味著需要大量兵馬防守。n
而整個南京只有六萬的兵馬,還是六萬良莠不齊的部隊,真正的能打有三成就已經是上蒼保佑了。n
揚州在三日前已經失陷。n
孫傳庭兵敗邳州之后,援剿諸鎮官兵北撤,揚州不過只有萬余殘兵,其余的都是社兵和民壯。n
萬民軍攻勢如火n
南京城內,神策門。n
火紅色的軍旗在呼嘯的北風之中獵獵而動。n
盧象升站在神策門的城樓之上,遙望著城北的遠方。n
綿長的城郭之內,是一面又一面玄黑的旌旗。n
萬民軍的部隊在渡江之后的第二天,便已經突破了外圍的城郭,兵臨南京內城。n
玄黑色的旌旗之下,是一名又一名頭戴著黑巾的軍兵。n
無數頭戴黑巾的軍兵們匯聚在一起,匯成一片如墨般的汪洋。n
一座又一座的烽火臺被點燃,道道狼煙直沖云霄,扶搖而上。n
陰云遮蔽了天空。n
恐懼布滿了城墻。n
沉悶的戰鼓聲縈繞在盧象升的耳畔。n
遠望著那黑壓壓的一片,宛若黑云一般覆壓而來的浪潮,盧象升的心中一片冰冷。n
同樣的景象,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他也曾經見過。n
數萬東虜將他在賈莊團團圍住,來襲東虜幾乎無窮無盡,欲要取他首級。n
而在他的麾下,不過殘兵萬余,戰將十數,疲憊不堪。n
必敗之局,必亡之局,但是他并不畏懼。n
那個時候,跟隨著他的軍兵將校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也只有一個想法——保家衛國!n
上下一心,皆視死如歸。n
百姓無不景從,黎民無不相送。n
只是……n
現如今……n
盧象升低頭俯瞰著下方死氣沉沉的守城軍兵,心中越發的冰冷。n
如今上下一心,視死如歸的并非是他麾下的南國諸鎮之兵,而是渡河而來被稱之為叛逆的萬民軍。n
萬民軍本來是沒有多少渡河的船只的,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渡河的條件。n
幫助他們渡河的,是長江一帶的漁民船夫。n
面對著南京水師高大的水師戰船,那些撐著小舟舢板的漁民船夫竟然還敢幫助萬民軍的軍兵渡河。n
而萬民軍的軍兵們,也是義無反顧的登上了他們的船只。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