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末世之象盡顯。n
但是千般的原因,萬般的理由。n
都不是選擇放棄的理由。n
如果有可能。n
他還是會選擇一直走下去。n
世道不公,那就改變這個世道。n
盧象升的眼神逐漸堅定的起來。n
他現在已經不后悔自己現在所走的道路了。n
事到如今。n
就讓他要用他現在所有的一切,他的性命。n
來向著世人述說。n
他選擇的這條自內而外,自上而下改變的道路,終究是難以成功。n
就讓那些選擇另外一條道路,想要改變這個世道的人,更加的堅定。n
盧象升緩緩抬起頭。n
日暮西山,落日的余暉將整個天空染成一片血紅。n
夕陽已經快要完全沒入宮城的殿宇之間。n
一生所經歷的事在盧象升的腦海中飛速的掠過。n
天啟元年,中舉之時的意氣風發。n
天啟二年,名列金榜時的壯志凌云。n
先是觀政兵部,后又授為戶部主事,督臨清倉,升戶部山西司員外郎,遷大名知府,再至山東布政使右參政,整飭大名兵備道。n
在之后,總政一方,任為總理,督理南國諸鎮之時,年歲還不到四十。n
“真是遺憾啊……”n
盧象升嘆息了一聲。n
他這一生,有太多的不甘,有太多的遺憾。n
盧象升舉起了手中的斷刀,彈刀輕吟道。n
“請纓……豈是書生業……”n
“倚劍長吟祝太平……”n
“盧公。”n
更多人跪在了地上。n
不僅僅是萬民軍的一眾軍兵,跟隨著盧象升的一眾殘兵也是紛紛跪倒在地。n
他們,早已經是泣不成聲。n
“盧公……”n
姚亞平緊咬著牙關,神色慘然。n
盧象升淡然一笑,輕輕搖了搖頭,舉起了手中斷刀,橫在脖頸處。n
“諸公。”n
“他日澄清宇內,勿忘于我墳前相告。”n
盧象升的眼神平靜,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n
“盧公!”n
在一片哭聲之中,盧象升手中沾染著鮮血的斷刀刀掉落在地上,發出了一聲悶響。n
盧象升的身軀也隨之倒在了地上,鮮血從他的脖頸涌出。n
起初,盧象升還能感覺到脖頸處傳來的疼痛,但是很快那份疼痛就逐漸消失。n
盧象升感覺自己的身體越發的輕盈了起來。n
呼嘯的北風,將他的意識重新帶回了大名,帶回了三府。n
回到三府父老攜糧相送之時。n
“我等力薄,還請明公見諒,這些糧食,請明公煮了當作軍糧,讓麾下軍卒飽食而戰。”n
“前方風大雨大,明公路上小心……”n
盧象升的神色痛苦,滿臉淚水。n
他躺在地上,仰望著西方的落日。n
視野之中的一切都正逐漸的變得黯淡,一切的聲音都在飛速的遠去著。n
盧象升緩緩的閉上了眼睛。n
他實在是,太疲憊了……n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一百四十九·盧象升傳》n
眾號泣雷動,各攜床頭斗粟餉軍,或貽棗一升,曰:“公煮為糧!”n
……n
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n
用矣,或掣其肘而驅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n
盧象升在莊烈帝時,豈非不世之才?n
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n
至忠義激發,危不顧身,若劉之綸、邱民仰之徒,又相與俱盡,則天意可知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