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日,拂曉。
乾坤漸清,天色黯明。
遼東的清晨仍是一如既往的寧靜。
錦州城內也依舊是一片蕭瑟落寞的景象。
距離松錦大戰的落幕,已經過去了六個月的時間。
明軍八鎮在寧遠誓師,九萬兵馬入援,血戰松錦。
五萬余明軍埋骨于松錦之間,三總兵亡于陣中。
松山城在兩月前淪陷,遼東巡撫邱民仰殉國。
清軍攻入松山城中,城中守軍雖然拼命搏殺,但是終究無法抵抗清軍的猛攻。
城中守軍最后退入了松山的武庫之中,點燃了武庫之中存放的炸藥。
爆炸聲驚天動地,也傳入了錦州城中。
在那一天的晚上,錦州城中的一眾將校在城頭,看著燃燒著熊熊大火的松山城沉默無言。
或許從那一刻開始,錦州城中的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命運。
雪落無聲,北風卷著碎玉瓊花,在天地間恣意的揮灑著。
山川裹素,層層迭迭,恍若一卷綿延千里的宣紙,
雖然已入春時,但錦州內外仍舊一片冰天雪地。
祖大壽站在城墻垛口處,撫摸著垛口處布滿著瘡痍的青磚。
遠山一切如畫一般的美景,并沒有讓祖大壽的心情有多少的好轉。
因為就在錦州城的城外,是清軍連綿起伏沿線蜿蜒的營帳。
道道溝壑將整個錦州與外圍的天地隔離了開來。
寧遠城中最后傳來的消息。
關內時局仍然動亂不休。
萬民軍荼毒南國,李闖橫行西北。
南京危在旦夕,西安被圍搖搖欲墜,國家已是風云飄零。
除去遼鎮的兵馬之外,入援的各鎮兵馬大多已經返回了關內穩定局勢。
錦州,已經不可能再有援兵。
道道炊煙逐漸從錦州的城中升起,孤立在遼東原野之上的錦州城內終于逐漸有了人聲。
“大哥,吃點東西吧。”
祖大弼的聲音從旁側傳來。
祖大壽并沒有馬上轉過頭去,仍然是看著遠方的白雪飄零的原野。
“昨天我做了一個夢。”
“我夢到我們在朝鮮的時候。”
祖大壽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些許的笑意。
“父親還在。”
“你還記得平壤之戰嗎?”
祖大弼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還是點了點頭。
“我記得。”
雪花紛紛揚揚,祖大弼的思緒也不由自主的隨著祖大壽的言語,重新回到了少年的時候。
因為朝鮮的虛報信息,平壤城中日本守兵有數萬人之眾,但是朝鮮卻說只有千人。
他們第一次進軍平壤以失敗告終,兵馬潰散大半,兩千騎回來的只剩下了五百多騎。
不過隨后各鎮入援兵馬相繼開赴而來,他們再一次進軍平壤。
第二次平壤之戰,三萬大軍開赴平壤。
他們大破日寇,收復平壤,殺傷萬眾,報仇雪恨。
千軍萬馬,旌旗飄搖,威武之聲震天動地。
上下一心,萬眾一體,所向之處無不披靡。
那個時候的李如松將軍就如同天神一般。
只是不過十數年的時間,一切卻是急轉直下。
薩爾滸一戰,他們葬送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