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左光先應該沒有機會再去投靠李自成了。
因為現在的左光先,正在漢中府內。
“左光先在漢中府情況如何?”
陳望轉過頭,向著胡知禮詢問道。
“左光先已經接受了漢中鎮第三師師長的職務,領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四營正兵。”
武備的換代更新,戰法也會隨之革新,但是只要適應一段時間。
依照左光先的能力,統領一師并不成問題。
情報司帶來的情報也印證了這一點。
新訓第三師的官兵在左光先的統領之下,正在迅速的形成戰斗力。
闖軍對于漢中府的幾次進攻,都是左光先領著新訓的第三師迎擊。
現在陳望控制的兵馬很多,但是手底下能用的將校卻很少,能獨領一營的不少,但是能夠獨領一師,獨擋一面的卻是少之又少。
陳望是知道左光先賦閑這一點的,所以在左光先一開始去職歸鄉的時候,便已經派人提前打通關系。
左光先久經戰陣,在洪承疇手底下圍剿流寇之時,居功最多,被稱為“梟將”。
明史記載,光先,梟將也,與賊角陜西,功最多。
當時的七十二營流寇已成氣候,戰力不俗,左光先在一眾進剿的官兵之中能居功第一,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
后面之所以被去職,也只是因為和洪承疇的矛盾,并非是能力的問題。
左光先雖然在歷史上品行有些虧損,但是做出的選擇也能夠體諒。
而且,正因為左光先在歷史上有主動投靠李自成的經歷,所以陳望才會先主動派人打通關系。
畢竟左光先在歷史上能投李自成,那自然也能投他。
而現在,左光先確實選擇了投靠。
隨著局勢逐漸的混亂,尤其是李自成在西北生亂。
中原的局勢也逐漸被陳望所掌控,陳望派人請了左光先數次,但是左光先都還在猶豫。
直到李自成領兵大破秦兵,進軍鳳翔府的時候,陳望派人再到榆林去請左光先。
左光先思考再三,決定帶著家小一路南下,前往了更為安全的漢中府內。
陜西一片混亂,朝廷根本無力掌控,左光先帶領家小離開榆林,并沒有引起什么風波,受到朝廷的什么限制。
這個時期的李自成,雖然兵強馬壯,但是左光先卻并沒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
李自成如今與青海蒙古糾葛,又與川北羌人土司有聯合,到底還是外族的勢力。
一路過來燒殺搶掠,比起之前作為流寇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自成兵敗撤出北京時,大順軍很多將校投降清軍。
左光先與谷可成率部兩萬斷后,后在定州清水河與清軍交戰。
谷可成被俘,左光先在戰斗中因馬腿被砍而墜馬折足,易馬再戰,也沒有選擇投降。
后面拋棄輜重而退入山西,與李自成會合。
一直到湖廣戰敗,家眷俱被俘虜,才選擇投降,已經是算得上盡力了。
“河南營鎮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整訓,依照原先改制的安排,河南鎮分為三師。”
“第一師現在已經被陳鳴接管,下轄五個正兵營,裁汰整編之后,總兵力一萬五千人,守備開封,固守黃河沿線。”
河南鎮陳望原先一直沒有什么機會插入釘子掌控。
畢竟當時任免之權還在朝廷的手中。
不過現在朝廷勢弱,處理西北和東北兩地的事務都已經是難以顧及。
李巖攻陷南京,致使漕運減少了許多,明廷在北國的形式越發的嚴峻。